
一、核心性能与驾驶体验
1. 动力与操控
- 加速性能:
- 后驱版(21.59 万起):单电机后驱,最大功率 299 马力,零百加速 5.28 秒,动力输出线性,适合城市通勤和日常驾驶。
- 四驱 Max 版(29.99 万):双电机四驱,最大功率 673 马力,零百加速 2.78 秒,推背感强烈,赛道模式下可体验 “眩晕级” 加速。
- 底盘调校:前双叉臂 + 后五连杆悬架,底盘韧性强,转向精准,弯道侧倾控制优秀,麋鹿测试成绩 79.12km/h,接近运动型轿车水准。
- 续航表现:
- 常温(5-15℃):CLTC 续航达成率 91%,实测 737km,百公里能耗 13.86kWh。
- 低温(-20℃以下):续航降至 385km,达成率 47.5%,能耗升至 27.14kWh / 百公里。
2. 充电效率
- 800V 高压平台:Max 版支持 400kW 超充,10%-80% 充电仅需 23 分钟,普通 120kW 充电桩也能实现 110kW 持续功率。
- 兼容性:第三方充电桩兼容性达 99%,支持小米自研家充桩(7kW/11kW)及便携充放电枪。
二、智能驾驶与座舱体验
1. 智能驾驶系统
- 硬件配置:
- Pro/Max 版:1 颗激光雷达 + 11 颗摄像头 + 3 颗毫米波雷达,双 Orin 芯片,算力 508TOPS,支持城市 NOA(全国可用)。
- 标准版:纯视觉方案(11 颗摄像头),支持高速 NOA,代客泊车需 OTA 升级。
- 实际表现:
- 高速场景:车道保持稳定,变道果断,但进出匝道偶有 “随意性”。
- 城市场景:可识别行人、非机动车,自动避让障碍物,但复杂路口(如无保护左转)需谨慎依赖。
- 争议点:部分车主反馈高速急刹、雷达误判等问题,小米通过 OTA 修复。
2. 座舱与交互
- 车机系统:澎湃 OS + 骁龙 8295 芯片,3K 中控屏 + 翻转式仪表,支持 CarPlay/CarLink,生态互联(米家设备联动)。
- 细节设计:
- 储物空间:前备厢 105L + 后备厢 622L,但顶部裸露铁皮影响实用性。
- 舒适性:前排座椅包裹性强,后排头部空间受限(溜背设计),翻毛皮材质易脏。
三、竞品对比与性价比
车型 | 价格(万) | 续航(CLTC) | 智驾功能 | 核心优势 |
---|---|---|---|---|
小米 SU7 Max | 29.99 | 830km | 城市 NOA + 激光雷达 | 800V 高压平台、双电机四驱 |
特斯拉 Model 3 | 23.55-33.95 | 606-713km | FSD(需付费) | 品牌溢价、超充网络 |
比亚迪汉 EV | 20.98-29.98 | 605-715km | DiPilot 3.0 | 刀片电池、性价比 |
小鹏 P7i | 20.99-33.99 | 554-702km | XNGP(城市 NOA) | 智能驾驶、无框车门 |
- 优势:小米 SU7 在续航、充电速度、智能座舱生态上领先,价格门槛更低(21.59 万起)。
- 短板:品牌认知度不及特斯拉,售后网点覆盖较少(泉州仅 1 家交付中心)。
四、用户反馈与售后服务
1. 交付与试驾
- 交付速度:2024 年 3 月上市,4 月启动交付,2025 年 4 月累计交付超 24 万台,订单积压约 18 万台。
- 试驾政策:部分地区需下定金(5000 元)才能试驾,引发用户不满,竞品如极氪、银河 E8 试驾更灵活。
2. 售后服务
- 网点覆盖:全国 200 + 门店,泉州新增南环路交付中心,维修响应时间约 1-3 天。
- 保修政策:电池质保 8 年 / 16 万公里,电机电控终身质保,首任车主免费道路救援。
五、总结与建议
适合人群
- 科技爱好者:追求 800V 高压平台、澎湃 OS 生态及智能驾驶尝鲜。
- 性能玩家:四驱 Max 版 2.78 秒加速 + 空悬,兼顾赛道与日常。
- 家庭用户:后驱版 700km 续航 + 大空间,性价比突出。
不推荐人群
- 品牌敏感者:更看重传统车企或特斯拉的品牌价值。
- 极端环境用户:北方严寒地区需谨慎选择,低温续航衰减明显。
试驾建议
- 重点体验:
- 运动模式下的加速爆发力。
- 高速 NOA 的车道保持与变道逻辑。
- 车机系统的流畅度及米家互联功能。
- 注意事项:
- 试驾时携带小米手机,体验生态联动。
- 关注充电桩兼容性,避免第三方桩偶发故障。
小米 SU7 以 “高性价比 + 科技配置” 切入市场,虽在智能驾驶成熟度和售后网络上仍需完善,但已展现出冲击中高端电动车市场的实力。若能在品控和用户口碑上持续优化,有望成为 20 万级纯电轿车的 “黑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