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首款中大型 SUV——小米 YU7(中文命名 “小米御 7”)已进入试生产阶段,计划于 2025 年 6-7 月正式上市。作为小米汽车第二款车型,YU7 基于与 SU7 相同的平台打造,但定位为轿跑 SUV,主打高性能、长续航和智能生态,以下是其核心信息:
一、核心参数与配置
1. 外观与尺寸
- 车身尺寸: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属于中大型 SUV,比特斯拉 Model Y(4750×1921×1624mm)更长更宽。
- 设计亮点:
- 延续 SU7 的家族式设计语言,如水滴大灯、光环尾灯,但前脸采用 “十” 字镂空灯组和空气桥设计,优化空气动力学(风阻系数预计 0.25Cd)。
- 隐藏式门把手、21 英寸低风阻轮毂(可选装 Brembo 黄色卡钳),尾部配备小鸭尾和扩散器,运动感突出。
2. 动力与续航
- 双电机四驱版:前后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 220kW 和 288kW,综合功率 508kW(691 马力),零百加速约 3 秒,最高车速 253km/h,搭载三元锂电池,CLTC 续航 770/760km。
- 单电机后驱版:最大功率 235kW,最高车速 240km/h,搭配磷酸铁锂电池,CLTC 续航 675km。
- 充电技术:支持 800V 高压快充,充电 5 分钟续航 200 公里,电池采用宁德时代麒麟 II 高功率电池包,低温环境下续航达成率 83%(-10℃)。
3. 智能驾驶与座舱
- 智驾系统:配备激光雷达、双 Orin-X 芯片(算力 508TOPS),支持 L3 级自动驾驶硬件预埋,未来可通过 OTA 升级城市领航辅助、端到端全场景智驾功能。
- 智能座舱:
- 搭载澎湃 OS,支持米家设备无缝互联,语音控制家居、导航流转等。
- 16.1 英寸中控屏 + 7.1 英寸翻转仪表屏 + 56 英寸 HUD,配备 25 扬声器杜比全景声系统,支持 AI 律动氛围灯和电音模拟声浪。
4. 底盘与舒适性
- 悬挂系统:CDC 电磁悬挂 + 五连杆后悬,支持软硬 / 高低调节,赛道版配备倍适登绞牙减振器。
- 座椅配置:18 向调节座椅(通风 / 加热 / 按摩),后排座椅支持加热,标配电动吸合门和全景天幕。
二、价格与市场定位
- 预计售价:起售价 23 万元左右,顶配版约 30 万元,对标特斯拉 Model Y(25 万起)、比亚迪唐 EV(24.98 万起)。
- 目标用户:
- 科技爱好者:追求智能互联、高性能及 L3 级自动驾驶潜力的年轻用户。
- 家庭用户:注重空间、续航及舒适性,适合长途自驾和城市通勤。
- 小米生态用户:已有米家设备,希望实现 “车 - 家 - 办公” 无缝衔接。
三、优势与挑战
1. 核心优势
- 性价比突出:同价位标配激光雷达、电磁悬挂等高端配置,硬件堆料超越 Model Y。
- 续航与性能:双电机版 691 马力 + 3 秒级加速,单电机版 820km 续航(CLTC),低温性能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 智能生态:澎湃 OS 深度整合米家设备,语音控制家居、手机无感连接等体验领先。
2. 潜在挑战
- 品牌溢价不足:小米汽车品牌影响力较弱,部分用户更倾向特斯拉或华为系车型。
- 售后与产能:三四线城市网点较少,双电机版交付周期长达 3-6 个月,可能影响用户体验。
- 设计争议:部分用户认为外观借鉴法拉利 Purosangue,内饰取消物理按键导致学习成本高。
四、竞品对比
车型 | 起售价 | 续航(CLTC) | 智能驾驶 | 核心配置 |
---|---|---|---|---|
小米 YU7 | 23 万 | 675-770km | 激光雷达 + L3 | 电磁悬挂、800V 快充 |
特斯拉 Model Y | 25 万 | 554-660km | FSD | 超充网络、品牌溢价 |
比亚迪唐 EV | 24.98 万 | 730km | 无激光雷达 | 刀片电池、DiLink 系统 |
阿维塔 07 | 28 万 | 650km | 华为 ADS 2.0 | 情感涡流灯、HIOS 系统 |
五、总结与建议
小米 YU7 凭借高性价比、长续航和智能生态,在 25-30 万元纯电 SUV 市场具备竞争力。若追求极致科技配置与空间表现,且能接受新势力品牌的成长阵痛,YU7 值得考虑;若更看重品牌成熟度和超充网络,特斯拉 Model Y 仍是稳妥选择。建议关注 6-7 月上市后的用户口碑及交付情况,优先选择双电机四驱版以体验其性能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