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心配置与性能
- 动力与续航
- 双电机四驱系统:YU7 搭载前后双电机,前电机功率 220kW,后电机功率 288kW,综合功率达 508kW(约 691 马力),零百加速仅需3.2 秒,最高车速可达 253km/h。
- 电池与续航:提供两种电池版本,磷酸铁锂电池(96.3kWh)CLTC 续航820 公里,三元锂电池(101.7kWh)续航760 公里,支持 5.5C 超快充技术,15 分钟可补能 510 公里。
- 底盘调校:采用前双叉臂 + 后五连杆悬架,德国团队调校,纽北测试圈速 7 分 45 秒,麋鹿测试成绩 83km/h,兼顾运动与舒适性。
- 智能驾驶系统
- 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支持从停车位启动到目标停车场的全程无缝衔接,覆盖高速、城市道路及停车场场景,轨迹规划拟人化,急加速 / 急刹车减少 30%,支持 ETC 和闸机自动通行。
- 硬件配置:标配激光雷达、双 Orin-X 芯片(算力 508TOPS)、11 个摄像头、12 个超声波雷达,支持城市 NOA(已开通 16 城)和代客泊车。
- 空间与设计
- 尺寸:车长 4999mm,宽 1996mm,高 1600mm,轴距 3000mm,后排腿部空间近 1 米,后备箱容积 454L,支持座椅全平放倒。
- 外观设计:溜背式轿跑造型,隐藏式门把手,贯穿式尾灯,五辐旋风轮毂,可选寒武岩灰等配色,风阻系数低至 0.23Cd。
- 内饰配置:16.1 英寸 3K 中控屏、7.1 英寸翻转式仪表屏、56 英寸 AR-HUD,支持小米生态设备无缝连接,标配座椅加热 / 通风 / 按摩、Nappa 真皮座椅。
二、版本与价格
- 标准版:单电机后驱,磷酸铁锂电池,CLTC 续航 725 公里,起售价21.59 万元,主打性价比,适合日常通勤。
- Pro 版:双电机四驱,磷酸铁锂电池,续航 830 公里,标配激光雷达,支持城市 NOA,售价24.59 万元,兼顾长途出行与智驾体验。
- Max 版:双电机四驱,三元锂电池,续航 800 公里,配备全栈自研智驾系统,支持全场景领航,售价29.99 万元,定位性能旗舰。
- 竞品对比: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Y(26.35 万起)、华为问界 M5(25 万起),在空间、动力和智能化上更具优势。
三、生产与市场预期
- 生产进展:已进入试生产阶段,由北京经开区工厂生产,预计 2025 年二期工厂投产后产能提升至月销 3 万辆。
- 市场预测:机构预计 2025 年 YU7 稳态月销 3 万辆,2026 年交付量达 36 万辆,成为小米汽车销量主力。
- 用户反馈:媒体评测称其 “性能炸裂”“智能体验碾压同级”,但车机学习成本较高,售后服务网点较少。
四、购买建议
- 推荐人群:科技爱好者、小米生态用户、追求高性价比的家庭用户。
- 避坑指南:若注重品牌溢价或常住三四线城市(售后网点少),需谨慎考虑;建议优先选择 Pro 版,平衡续航与智驾功能。
- 交付时间:目前 SU7 订单积压严重(超 18 万辆),YU7 交付可能需等待 18-28 周,建议尽早预订。
五、总结
小米 YU7 凭借强劲的性能、领先的智能化配置和亲民的价格,有望在中高端纯电 SUV 市场掀起波澜。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小米生态的无缝衔接和 “堆料” 策略,而挑战则来自品牌认可度和售后服务网络的完善。若你是小米粉丝或追求科技体验的消费者,YU7 值得关注;若更看重品牌成熟度,可对比特斯拉、问界等竞品后再做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