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小米 SU7 系列(纯电动轿车)
1. 标准版 / Pro 版
- 车身尺寸:4997mm×1963mm×1455mm
- 长度:接近 5 米(4997mm),略长于特斯拉 Model 3(4694mm),与比亚迪汉 EV(4980mm)相当。
- 宽度:1963mm,比 Model 3(1850mm)宽 113mm,车内横向空间更宽敞。
- 高度:1455mm,低于传统轿车(如宝马 5 系的 1466mm),呈现低趴运动姿态。
- 轴距:3000mm,与 Model 3(2875mm)相比多出 125mm,后排腿部空间优势明显。
- 风阻系数:0.195Cd,优于 Model 3(0.23Cd)和比亚迪汉 EV(0.233Cd),为同级最低水平。
- 整备质量:1980kg(后驱版),比 Model 3(1761kg)略重,但得益于轻量化设计,能耗表现仍优。
2. Max 版(四驱高性能版)
- 车身尺寸:4997mm×1963mm×1440mm
- 高度:比标准版低 15mm,可能因空气悬架或电池布局调整。
- 其他参数:轴距、宽度与标准版一致,风阻系数和整备质量(2205kg)略高于标准版。
3. Ultra 版(旗舰性能版)
- 车身尺寸:5070mm×1970mm×1465mm
- 长度:增加 73mm,主要用于优化前舱空间(如更大的电机或散热系统)。
- 宽度:增加 7mm,进一步提升车内横向空间。
- 高度:增加 10mm,可能因更厚的轮胎或悬架调校。
- 轴距:保持 3000mm,车内空间与标准版相当。
- 风阻系数:0.189Cd,为量产车全球第二低(仅次于奔驰 EQS 的 0.17Cd)。
- 整备质量:2350kg,搭载双电机四驱系统,性能更强但能耗略高。
二、小米 YU7(纯电动 SUV)
- 车身尺寸:4999mm×1996mm×1600mm
- 长度:接近 5 米,与特斯拉 Model Y(4750mm)相比多出 249mm。
- 宽度:1996mm,比 Model Y(1921mm)宽 75mm,车内横向空间更优。
- 高度:1600mm,比 Model Y(1624mm)略低,但通过性仍优于轿车。
- 轴距:3000mm,与 Model Y(2890mm)相比多出 110mm,后排腿部空间更宽敞。
- 风阻系数:0.23Cd,略高于 SU7 系列,但优于同级 SUV(如 Model Y 的 0.23Cd)。
- 整备质量:2180kg(后驱版),比 Model Y(1997kg)略重,但续航表现更优。
三、核心参数对比
车型 | 尺寸(长 × 宽 × 高,mm) | 轴距(mm) | 风阻系数(Cd) | 整备质量(kg) | 续航(CLTC,km) |
---|---|---|---|---|---|
SU7 标准版 | 4997×1963×1455 | 3000 | 0.195 | 1980 | 700-830 |
SU7 Max | 4997×1963×1440 | 3000 | 0.195 | 2205 | 800 |
SU7 Ultra | 5070×1970×1465 | 3000 | 0.189 | 2350 | 900 |
YU7 SUV | 4999×1996×1600 | 3000 | 0.23 | 2180(后驱) | 650-750 |
四、空间与实用性
- 车内空间:
- SU7 系列:3000mm 轴距带来同级领先的后排腿部空间(约 900mm),可媲美中大型轿车(如奥迪 A6L)。
- YU7 SUV:后排头部空间(约 950mm)优于 SU7,且后备厢容积达 550L(扩展后 1500L),适合家庭出行。
- 储物能力:
- SU7 系列:前备厢容积 105L,后备厢容积 454L(Ultra 版),支持电动尾门和感应开启。
- YU7 SUV:前备厢容积 80L,后备厢容积 550L(标准)/1500L(扩展),支持后排座椅放倒。
- 座椅配置:
- SU7 Ultra:标配 Nappa 真皮座椅,前排支持 16 向电动调节、通风 / 加热 / 按摩,后排支持加热和老板键。
- YU7 SUV:标配 Alcantara 材质座椅,前排支持 12 向电动调节,后排支持 4/6 放倒。
五、设计与空气动力学
- SU7 系列:采用 “水滴型大灯” 和 “土星环尾灯” 设计,风阻系数 0.189Cd(Ultra 版),通过主动式进气格栅和隐藏式门把手优化气流。
- YU7 SUV:采用悬浮式车顶和贯穿尾灯设计,风阻系数 0.23Cd,通过 D 柱导流槽和底部护板降低风噪。
总结
小米汽车的尺寸参数在同级中具备显著优势:
- SU7 系列凭借超长轴距和低风阻,兼顾了运动性与舒适性,适合追求性能和科技感的用户。
- YU7 SUV则以更大的车身尺寸和空间实用性,瞄准家庭用户市场。
如需了解具体车型的配置差异(如电池类型、智能驾驶系统),可进一步参考小米汽车官网或权威媒体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