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军电动汽车是小米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7 18:31:22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雷军的电动汽车项目确实属于小米公司,是小米集团战略布局的核心业务之一。以下从品牌定位、技术研发、产品落地及市场表现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品牌定位:小米全资子公司运营,雷军亲自带队


小米汽车由小米集团于 2021 年 9 月注册成立的全资子公司「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独立运营。雷军作为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不仅担任该子公司的 CEO,还将其定位为「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并承诺未来十年投入 100 亿美元。这种战略高度的投入,体现了小米将电动汽车视为与手机、IoT 并列的核心业务。
从品牌命名来看,首款车型直接命名为「小米 SU7」,并在官网、商城等渠道统一使用「小米汽车」品牌。这种命名策略延续了小米「高性价比 + 科技感」的品牌调性,例如 SU7 标准版售价 21.59 万元起,Pro 版 24.59 万元,Max 版 29.99 万元,覆盖主流消费市场。

二、技术研发:全栈自研 + 生态协同


小米汽车的技术研发深度整合了小米集团的资源:
  1. 三电系统:SU7 搭载小米自研的 V6s 超级电机,采用碳化硅高压平台,后驱版最大功率 220kW,四驱版综合功率 495kW,0-100km/h 加速 3.9 秒。电池方面,标准版使用弗迪磷酸铁锂电池,Pro/Max 版搭载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CLTC 续航最高 700 公里。
  2. 智能驾驶:Xiaomi Pilot 智能驾驶系统融合激光雷达、5 颗毫米波雷达、12 颗超声波雷达及 8 个摄像头,支持高速领航、自动泊车等功能。2025 年推出的 SU7 Ultra 更将智驾系统升级至 Orin-X 芯片 + 双 Orin-X 冗余架构,实现城市道路 L3 级自动驾驶。
  3. 生态互联:基于小米澎湃 OS(HyperOS)的智能座舱,可与小米手机、智能家居无缝联动。例如通过手机 NFC 钥匙无感解锁、语音控制家中空调等。
  4. 制造能力:北京工厂一期年产能 15 万辆,二期预计 2025 年投产,总产能将达 30 万辆。2024 年 SU7 累计交付 13.68 万辆,2025 年目标 30 万辆。

三、产品落地:从 SU7 到 YU7 的产品矩阵


小米汽车已形成「轿车 + SUV」的产品布局:
  1. 小米 SU7:2024 年 3 月上市的纯电轿车,定位 C 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截至 2025 年 3 月,累计销量超 32 万辆,其中 2025 年 2 月推出的 SU7 Ultra 售价 52.99 万元起,搭载三台电机,0-100km/h 加速 1.98 秒,CLTC 续航 630km,主打性能市场。
  2. 小米 YU7:2025 年 6-7 月上市的纯电 SUV,定位中大型智能 SUV,双电机总功率 508kW,风阻系数 0.26Cd,CLTC 续航超 600km,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Y。雷军亲自驾驶 YU7 完成 1310 公里冬季高速实测,续航达成率 81.7%,验证了低温性能。

四、市场表现:销量与争议并存


  1. 销量数据:SU7 上市 27 分钟大定突破 5 万台,2024 年累计交付 13.68 万辆,2025 年 1 月单月交付超 2 万辆,连续 4 个月破 2 万。YU7 虽未上市,但已启动全国路测,预计年销量将达 15 万辆以上。
  2. 市场争议:近期因智驾系统夜间突发障碍物识别问题、工厂管理问题引发舆论关注。例如 2025 年 4 月 YU7 高速事故中,L2 级辅助驾驶仅提前 2 秒预警,暴露纯视觉方案的局限性。

五、雷军的角色:从投资人到造车者


需要注意的是,雷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存在双重身份:
  1. 小米汽车 CEO:直接领导小米电动汽车业务,参与产品定义、技术研发及市场推广。
  2. 早期投资人:通过顺为资本参与蔚来汽车 A 轮融资(2015 年),并推动小米集团投资小鹏汽车 C 轮(2019 年)。但这些投资属于财务行为,与小米汽车业务独立运营。

综上,雷军的电动汽车项目是小米集团战略级业务,从品牌、技术到制造均由小米全资掌控。尽管面临市场竞争与舆论挑战,但其 2024 年 13.68 万辆的交付量已证明小米汽车的市场认可度。未来随着 YU7 上市及工厂产能释放,小米有望在 2025 年冲击 30 万辆年销量目标,进一步巩固其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