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2025 年已确认的新车计划
1. 小米 SU7 Ultra(已上市)
- 定位:高性能纯电轿跑,主打赛道级性能。
- 核心亮点:
- 搭载三电机动力系统(双 V8s+V6s),综合功率达 1548 马力,零百加速 1.97 秒,最高时速 350 公里 / 小时,刷新纽北四门电动车圈速纪录。
- 采用碳纤维车身覆盖件(减重超 500kg)、碳陶瓷制动系统、赛道专用散热设计,可在纽北连续两圈高速行驶不衰减。
- 售价区间 52.99 万 - 81.49 万元,上市 10 分钟订单破 6900 台,成为小米品牌溢价突破的标志性产品。
2. 小米 YU7(2025 年 6-7 月上市)
- 定位:中大型纯电轿跑 SUV,主打科技感与家庭用户。
- 核心亮点:
- 外观延续小米家族设计语言,车身尺寸 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造型低趴运动,被网友称为 “法拉米”。
- 提供单电机(235kW)和双电机(508kW)版本,CLTC 续航最高 820 公里,支持原地掉头、后轮转向等新技术。
- 内饰配备 16.1 英寸 3K 屏、高通 8295 芯片、HyperOS 智联系统,支持车家互联与多屏交互。
- 预计售价 23 万元起,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Y、极氪 007GT 等车型。
3. 小米昆仑增程版(2025 年底亮相,2026 年上市)
- 定位:中大型增程式 SUV,主打家庭用户与长续航。
- 核心亮点:
- 采用三排六座布局,车身尺寸突破 5 米级,轴距超 3 米,后排腿部空间及行李箱容积优于同级。
- 搭载 1.5T 增程器 + 双电机组合,纯电续航 400 公里,综合续航超 1000 公里,支持直流快充。
- 配备后轮转向技术、博世 IPB 2.0 制动系统,提升操控灵活性与安全性。
- 预计售价 30 万 - 40 万元,对标理想 L9、问界 M9,但起售价低 10 万 - 15 万元,主打性价比。
4. 小米 SU7 15 周年纪念版(已开启预售)
- 定位:限量版车型,主打个性化设计。
- 核心亮点:
- 专属 “璀璨洋红” 配色,搭配碳纤维轮毂与黄色卡钳,凸显运动感。
- 选装价格 9000 元,延续小米 “颜色策略”,此前通过 9 款配色拉动销量增长。
- 预计 5 月交付,进一步丰富 SU7 车系的产品线。
二、2026 年及未来车型规划
1. 增程 SUV N3(2026 年上市)
- 定位:中大型增程式 SUV,主打家用市场。
- 核心亮点:
- 采用消费电子级硬件替代车规部件,支持用户自主选配组装,探索 “裸车 + 模块化” 商业模式。
- 预计售价 15 万元左右,瞄准 15 万 - 20 万元主流市场,承担走量任务。
- 搭载小米自研 AIOS 系统,强化智能座舱与生态互联功能。
2. 纯电 MPV(2026 年规划)
- 定位:高端纯电 MPV,对标腾势 D9、极氪 009。
- 核心亮点:
- 基于小米 “摩德纳” 技术平台打造,支持 800V 高压快充,续航超 700 公里。
- 配备 “超级 HUD”、AR 导航、车载健康监测等创新功能,强化家庭场景体验。
三、战略背景与市场逻辑
- 产能与供应链支撑:
- 小米北京工厂二期预计 2025 年年中投产,年产能提升至 60 万辆,缓解 SU7 系列订单积压问题(当前未交付订单超 18 万辆)。
- 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签订千亿级电池订单,自研 800V 高压平台,充电效率较特斯拉超充快 15%。
- 技术反哺与生态融合:
- 依托小米生态链优势,实现手机 - 车机 - 智能家居无缝互联,例如通过车载屏幕远程控制家中设备、车内语音调用手机算力等。
- 全栈自研智驾系统,累计测试里程突破 1 亿公里,计划 2025 年推送 L3 级功能,端到端全场景系统进入内测。
- 全球化布局:
- 在德国慕尼黑设立研发中心,招募宝马、法拉利等车企的赛道专家,提升高性能车型调校能力。
- 计划 2027 年进军海外市场,初期以欧洲为试点,SU7 Ultra 纽北限量版已启动赛道测试,为品牌高端化铺路。
四、用户需求与市场竞争力
- 精准卡位细分市场:
- 高性能轿车:SU7 Ultra 以赛道成绩建立技术标杆,吸引科技爱好者与性能车玩家。
- 纯电 SUV:YU7 填补 25 万 - 30 万元市场空白,兼顾运动设计与家庭实用性。
- 增程式 SUV:昆仑版直击用户续航焦虑,以三排布局差异化竞争理想、问界。
- 性价比优势:
- 小米车型普遍比竞品低 10 万 - 15 万元,例如昆仑版预计售价 35 万元,较理想 L9 低约 15 万元。
- 通过 “颜色选装”“生态积分” 等策略,在不降价的前提下提升产品吸引力。
- 品牌与用户基础:
- 小米 SU7 首批车主中 72% 为小米手机用户,通过 “米粉社区” 收集 20 万条建议,迭代速度较传统车企快 3 倍。
- 雷军个人 IP 与 “极致性价比” 标签,帮助小米汽车快速打开市场认知。
五、潜在风险与挑战
- 产能爬坡压力:
- SU7 系列交付周期长达 47 周(约 11 个月),YU7 需等待二期工厂投产,可能影响用户购买信心。
- 增程式技术争议:
- 尽管市场需求旺盛,但增程式车型被部分消费者视为 “过渡技术”,可能影响品牌高端化形象。
- 智能化竞争:
- 华为、小鹏等车企在智驾领域投入更大,小米需加速技术落地以保持竞争力。
总结
小米汽车已明确将汽车业务作为生态战略的核心,2025 年通过 5 款新车实现 “轿车 + SUV + 增程” 的产品矩阵覆盖,2026 年进一步拓展增程与 MPV 市场。其核心竞争力在于:
- 技术迭代速度:每年推出 2-3 款新车,远超传统车企节奏。
- 生态协同效应:手机 - 汽车 - 家居的无缝互联,构建差异化体验。
- 性价比策略:以 “高端配置 + 中端价格” 打破市场格局。
对于消费者而言,若关注高性能电动车或智能化体验,小米 SU7 Ultra、YU7 是值得期待的选择;若偏好长续航与家庭实用性,2026 年上市的昆仑增程版将提供更具吸引力的选项。建议持续关注小米官方发布及行业动态,以获取最新车型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