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心销量数据
- 2025 年 3 月单月销量
小米汽车 3 月交付量突破 29,000 台,同比增长超 200%。其中,主力车型 SU7 贡献了 29,244 辆,连续三个月蝉联中大型轿车销量冠军。
- SU7 Ultra 表现:2 月 27 日上市的 SU7 Ultra(售价 52.99 万元起),2 小时内大定突破 10,000 台,迅速达成全年销售目标。其订单积压严重,用户提车需等待 12 个月以上。
- 2025 年第一季度累计销量
- 整体市场:小米汽车第一季度累计交付 69,000 台,在新势力品牌中排名第四。
- 细分市场:
- 中大型轿车:小米 SU7 以 75,869 辆的销量稳居榜首,远超奥迪 A6L(45,148 辆)、奔驰 E 级(33,302 辆)等传统豪华车型。
- 纯电动轿车:SU7 在纯电轿车市场排名第四,仅次于吉利星愿、五菱宏光 MINIEV 和比亚迪海鸥。
二、市场地位与竞争格局
- 中大型轿车市场
小米 SU7 以 26.25% 的市场份额(第一季度中大型轿车总销量 28.9 万辆)领先行业,打破了传统豪华品牌的垄断。其核心优势包括:
- 产品力:0.195 超低风阻、800V 高压平台、750km CLTC 续航,以及搭载英伟达 Orin-X 芯片的智能驾驶系统。
- 价格策略:SU7 起售价 21.59 万元,相比同级别竞品(如极氪 001、比亚迪汉)更具性价比。
- 新能源汽车市场
- 头部阵营:比亚迪以第一季度 100 万辆的销量稳居行业第一,吉利银河、小鹏等品牌紧随其后。
- 新势力排名:小米在新势力中排名第四,落后于小鹏(94,008 台)、理想(92,864 台)和零跑(87,552 台)。
三、产能与交付瓶颈
- 产能现状
小米汽车目前面临严重的产能限制,订单积压超过 30 万辆。其北京工厂一期年产能约 15 万辆,通过双班生产提升至 20 万辆,但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 产能提升计划
- 二期工厂:位于北京通州区的二期工厂已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2025 年 7-8 月投产,年产能将超过 30 万辆。
- 供应链优化:小米正与宁德时代合作扩大电池供应,并引入更多零部件供应商以缓解产能压力。
四、市场策略与未来展望
- 产品布局
- SU7 Ultra:作为旗舰车型,SU7 Ultra 主打性能与科技,其纽北圈速(6 分 46 秒 874)和碳纤维车身吸引了高端用户。
- YU7:预计 2025 年 6-7 月上市的中型轿车 YU7,起售价或低于 23 万元,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
- 促销与政策
- 置换补贴:2025 年 4 月,小米推出最高 1.5 万元的置换补贴,并赠送价值 9 万元的碳纤维套件和智驾终身使用权。
- 渠道拓展:小米汽车门店数量已超过 300 家,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并计划在 2025 年底前新增 100 家。
- 用户反馈与挑战
- 正面评价:用户对小米汽车的智能化体验(如澎湃 OS 车机系统)、性价比和生态联动(小米智能家居)给予高度认可。
- 负面事件:2025 年 2 月,部分用户反映 SU7 “断轴” 问题,尽管官方解释为超速行驶导致,但仍引发舆论争议。
五、总结
小米汽车凭借 SU7 的爆款效应,在中大型轿车市场迅速崛起,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玩家。尽管面临产能瓶颈和市场竞争,但其通过产品迭代、产能扩张和价格策略,有望在 2025 年实现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未来,随着二期工厂投产和新车型上市,小米汽车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或将进一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