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销售网络与市场热度
1. 门店布局与销量表现
郑州目前已建成 4 家小米汽车体验店,包括正弘城店、中原万达店、商都路店和花园路店,以及经开区前程大道的交付中心。其中,正弘城店作为郑州最大的单体体验店,面积超 600 平方米,单日销量曾突破 20 台,闪电黄配色的 SU7 Ultra 最受欢迎,锁单量已达三位数。截至 2025 年 4 月,郑州门店计划扩展至 8 家,惠济万达、熙地港等新店正在装修,年底前将覆盖更多核心商圈。
2. 市场需求与用户画像
郑州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接受度较高,购车群体以年轻人为主,部分用户为保时捷 Taycan 等豪华品牌车主,因小米 SU7 Ultra 的性能(1548 马力、1.98 秒零百加速)和性价比(52.99 万元起)选择转购。此外,郑州作为新能源汽车消费大省河南的省会,政策补贴(如 2025 年置换补贴最高 1.5 万元)进一步刺激了市场需求。
二、生产与供应链
1. 生产基地情况
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基地位于北京亦庄,郑州目前尚未设立整车工厂。不过,2021 年郑州市商务局曾建议争取小米汽车工厂落户,强调郑州的交通优势、工业基础及成熟制造工人资源,但截至 2025 年,该建议尚未落地。
2. 供应链与本地合作
郑州虽未直接参与小米汽车生产,但通过供应链间接支持。例如,东莞企业欧菲光为小米 SU7 供应摄像头,美信科技(东莞企石镇)提供电子元件,苏州智绿科技(小米持股 8.28%)供应高压电气系统。郑州本地企业如宇通客车、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等,可能为小米汽车提供零部件配套或物流支持。
三、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
1. 地方政策红利
郑州市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政策包括:
- 财政奖补:对列入国家目录的新能源车型给予研发补贴,销量超 1000 台的车型按销售收入 5% 补贴(单车最高 1 万元)。
- 充电设施建设:计划到 2025 年实现车桩比 3:1,城市核心区充电服务半径小于 1 公里,建成超级充电站 300 座、乡镇充电站 458 座。
- 置换补贴:2025 年个人置换新能源车最高可获 1.5 万元补贴,刺激本地消费。
2. 充电网络覆盖
郑州已建成公用充电设施约 2.7 万个,专用充电设施 1.3 万个,覆盖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居住小区等场景。小米汽车用户可依托这一网络,享受便捷的充电服务,无需依赖专属充电桩。
四、售后服务与用户体验
1. 售后网点与服务体系
小米汽车在郑州设有多家售后网点,如中原路专卖店(二七区),提供预约维修、7 天无理由退货等服务。全国范围内,小米承诺整车 60 个月 / 10 万公里保修、关键零部件 96 个月 / 16 万公里保修,并建立 1100 余家售后网点,确保 EOP(产品停产)后 10 年的零部件供应。
2. 用户反馈与改进空间
郑州用户对小米 SU7 的评价总体积极,认可其外观设计、动力性能(如赛道表现)和智能座舱(16.1 英寸中控屏、小米生态联动)。但也存在一些痛点,如后排空间局促、底盘偏硬、车机系统偶发卡顿等。小米通过 OTA 升级和售后服务优化持续改进用户体验。
五、未来规划与挑战
1. 郑州市场扩展
小米计划在 2025 年底前将郑州门店增至 8 家,进一步覆盖核心商圈,提升品牌渗透率。同时,郑州作为中原地区交通枢纽,可能成为小米汽车向周边省份辐射的重要节点。
2. 潜在挑战
- 产能与交付压力:当前小米 SU7 订单火爆,郑州交付中心订单需等待 6 个月以上,产能不足可能影响用户满意度。
- 竞争加剧:郑州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品牌已占据一定份额,小米需持续强化产品差异化优势。
- 政策依赖:地方补贴政策的变动可能影响市场需求,小米需关注政策动态并调整策略。
总结
郑州作为小米汽车在华中地区的重要市场,已形成以体验店为核心、政策支持为依托、充电网络为基础的布局。尽管未设立生产基地,但通过销售网络扩张、供应链协同及本地化服务,小米汽车在郑州的市场渗透持续加深。未来,随着门店数量增加和产能提升,小米有望在郑州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更重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