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心内容框架
- 技术突破与参数
- 电机技术:小米 SU7 搭载自研超级电机 V6/V6s(21000 转),下一代 V8s 电机(27200 转)已量产,预研 35000 转电机采用激光缠绕技术。
- 电池与续航:871V 高压平台结合 CTB 技术,电池包体积效率 77.8%,低温续航优化(-20℃仍能工作),CLTC 续航最高 800km。
- 智能驾驶:端到端大模型支持城市领航、自动泊车,2024 年覆盖 100 城,2025 年实现 “全国都能开” 的无图智驾。
- 产品设计与体验
- 智能座舱:澎湃 OS 系统支持跨端交互(手机投屏、米家设备联动),16.1 英寸中控屏 + 7.1 英寸翻转仪表 + 56 英寸 HUD。
- 性能与安全:双电机四驱版 0-100km/h 加速 2.78 秒,车身扭转刚度 51000N・m/deg,配备 Brembo 四活塞刹车系统。
- 生态扩展:支持苹果 CarPlay、后排平板接口、磁吸键盘等硬件拓展。
- 市场策略与数据
- 用户画像:女性用户占比 31%,BBA 用户占比 23%,苹果用户占比 51%。
- 交付计划:2024 年交付 10 万台,2025 年推出 SUV 车型 YU7,目标销量 30 万辆。
二、设计特点与技巧
- 视觉呈现
- 放大镜效果:通过截图裁剪、圆形蒙版和阴影模拟放大镜,突出产品细节(如电机结构、电池安全设计)。
- 数据强调:关键数字(如转速、续航里程)采用大字号 + 对比色,增强视觉冲击力。
- 金句页设计:人物肖像 + 核心文案(如 “小米造车,不是为了造车,是为了梦想”)作为过渡页。
- 逻辑架构
- 技术拆解:按电机、电池、智能驾驶等模块逐一展开,搭配实物拆解图和实验室数据。
- 竞品对标:通过参数对比(如与特斯拉 Model S、保时捷 Taycan)凸显性能优势。
- 场景化叙事:以 “人车家全生态” 为核心,展示跨设备联动、智能家居控制等使用场景。
三、获取途径建议
- 第三方平台参考
- 设计案例:站酷(ZCOOL)发布了多篇分析文章,提供 PPT 设计技巧和素材下载链接(需注册登录)。
- 内容摘要:汽车之家、新浪财经等媒体整理了发布会 PPT 的核心数据和技术细节,可作为内容参考。
- 官方动态关注
- 官网与公众号:小米汽车官网(www.xiaomiev.com)和官方微信公众号会发布技术解读文章,但未直接提供 PPT 下载。
- 发布会视频:小米 B 站官方账号、微博 @小米汽车 等渠道有完整发布会录像,可通过录屏提取关键页面。
- 合规使用建议
- 若需商业用途,建议通过小米汽车官方渠道(如媒体合作邮箱)申请授权。
- 学习用途可参考第三方整理的内容,但需注明来源以避免版权纠纷。
四、延伸价值
小米汽车 PPT 不仅是产品介绍工具,更体现了其技术路线与品牌策略:
- 技术自信:高频使用 “自研”“全球第一” 等表述,强调电机、电池、智驾等核心技术突破。
- 生态壁垒:通过澎湃 OS 和米家设备互联,构建 “手机 - 汽车 - 家居” 闭环,强化用户粘性。
- 用户定位:从参数对标豪华品牌到强调女性用户、家庭场景,逐步拓展目标客群。
如需进一步研究,可结合小米汽车技术白皮书(官网可下载)和行业分析报告(如 36 氪、汽车之家深度文章),形成更全面的认知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