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电池与动力系统
- 宁德时代
- 供应三元锂电池(如 SU7 Max/Pro 车型),采用麒麟电池技术,能量密度达 255Wh/kg,支持 15 分钟快充至 80%。
- 与小米合作开发超电子通路技术,提升电池性能。
- 比亚迪(弗迪电池)
- 提供磷酸铁锂电池(如 SU7 标准版),采用刀片电池技术,主打安全性和性价比。
- 部分车型电池由小米自行组装(PACK)。
- 汇川技术
- 子公司苏州汇川联合动力提供驱动电机,联合研发 V6s/V8s 超级电机,转速达 21,000rpm,适配 SU7 全系车型。
- 联合汽车电子
- 供应驱动电机控制器及发动机相关技术,与博世合作紧密。
二、智能驾驶与芯片
- 英伟达
- 提供 Orin 芯片(算力 508TOPS),支持高阶智能驾驶系统 “Xiaomi Pilot”,搭配激光雷达实现全场景辅助驾驶。
- 高通
- 供应骁龙 8295 芯片,用于智能座舱多屏交互,支持流畅的车载娱乐与语音控制。
- 禾赛科技
- 提供 AT128 混合固态激光雷达,探测距离 200 米,集成于 SU7 车顶,优化风阻设计。
- 大陆芯智驾 & 地平线
- 联合提供智能驾驶芯片及多传感器融合系统,支持高阶智驾功能。
- 欧菲光 & 舜宇光学
- 欧菲光供应环视、DMS 摄像头模组;舜宇光学供应 ADAS 前视、侧视、后视摄像头模组,CMOS 由豪威科技和安森美提供。
三、底盘与车身
- 博世
- 提供底盘控制系统(如 ABS、CDC 减震器)、智能驾驶传感器及制动系统。
- 拓普集团
- 供应空气悬架、底盘结构件及内饰部件,单车价值超 5000 元,同时服务于特斯拉、理想等车企。
- 凯众股份
- 提供底盘悬架缓冲件、轻量化踏板总成,聚氨酯缓冲块市占率 36%。
- 福耀玻璃
- 供应汽车玻璃,包括前挡风玻璃及车窗玻璃,保障安全性与隔音效果。
四、热管理与内饰
- 奥特佳
- 提供空调系统及热管理部件,预计 2025 年小米订单占比超 20%。
- 祥鑫科技
- 供应电池包结构件及车身轻量化组件,深度绑定小米多车型供应链。
- 常熟汽饰
- 提供内饰件总成,包括座椅、中控面板等,适配小米智能座舱设计。
- 双林股份
- 供应智能座椅,支持电动调节及加热功能,提升用户舒适性。
五、代工与生产
- 麦格纳
- 作为代工厂,利用其成熟的制造体系保障小米汽车的高品质生产。
- 北汽集团
- 参与部分车型的生产制造,尤其在车身结构件领域提供支持。
六、其他关键供应商
- 英飞凌
- 供应碳化硅(SiC)功率芯片及微控制器,用于电驱系统和智能驾驶。
- 华域汽车
- 提供车灯、传动轴及内饰部件,覆盖 SU7 多个核心零部件。
- 海泰科
- 开发注塑模具,确保零部件精准成型,支持小米汽车快速量产。
总结
小米汽车通过 “自研 + 生态链” 模式,整合了宁德时代、博世、英伟达等全球头部供应商资源,覆盖电池、智能驾驶、底盘等核心环节。其供应链体系不仅注重技术领先性(如麒麟电池、800V 高压平台),还通过多元化合作(如双电池供应商策略)降低风险。随着 2025 年新车型 YU7 的上市,湘油泵(美湖智造)等新供应商的加入进一步强化了产能支撑。不过,部分细节(如代工生产的官方确认)仍需以小米官方披露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