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原型车与量产版的技术延续性
小米 SU7 Ultra 原型车于 2024 年 7 月发布,搭载三电机四驱系统(V8s+V6s),最大功率 1548 马力,零百加速 2 秒以内,并在纽博格林北环赛道创下 6 分 46 秒 874 的官方认证圈速,成为 “纽北最速四门车”。量产版保留了原型车的核心性能配置,包括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800V 高压平台以及赛道级悬挂系统,仅在外观设计(如赛道套件简化)和车身尺寸(量产版长度缩短 145mm)上有所调整。因此,量产版的定价策略可视为原型车技术价值的市场转化。
二、价格策略的市场考量
- 对标豪华品牌:小米 SU7 Ultra 标准版 52.99 万元的定价,直接对标宝马 5 系、奥迪 A6L、奔驰 E 级等中大型豪华轿车(BBA 56E),而其性能参数(如零百加速、续航里程)远超同价位燃油车。例如,宝马 M3 的纽北圈速比小米 SU7 Ultra 慢 1 分多钟,零百加速慢 2 秒,但售价接近小米的两倍。
- 性价比优势:与纯电竞品相比,小米 SU7 Ultra 的性能表现也极具竞争力。特斯拉 Model S Plaid(售价 103 万元)和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售价 200 万元)的纽北圈速分别为 7 分 25 秒和 7 分 07 秒,均落后于小米。此外,小米 SU7 Ultra 的智能化配置(如 L3 级自动驾驶、澎湃 OS 车机系统)与蔚来 ET9(售价 80 万元)相当,但价格更低。
- 成本控制:小米通过自研电机(V8s 转速达 27,000rpm)、碳化硅电控技术以及供应链整合,降低了高性能组件的成本。例如,其电机功率密度超过特斯拉同级别产品,而碳化硅电控使能耗降低 15%。
三、市场反馈与用户群体
- 订单表现:量产版开启预售 10 分钟即获得 3680 台小订,2 小时大定突破 1 万台,3 月 2 日首车交付时订单已超 19,000 台,提前完成年销 1 万台的目标。用户群体中,BBA 56E 车主占比超过 50%,女性用户约占 20%,显示出对高端市场的渗透力。
- 品牌认知:小米以 “高性价比科技品牌” 形象切入汽车市场,通过原型车的赛道成绩和量产版的定价策略,成功塑造了 “性能标杆” 的标签。例如,有观点认为其 50 万级定价是 “用 BBA 的价格买到超跑性能”。
四、未来车型与价格趋势
小米汽车计划在 2025 年推出更多车型,包括中大型纯电 SUV YU7(预计售价 35 万 - 40 万元)和 SU7 系列升级版(CLTC 续航突破 900 公里)。这些车型将延续 “技术下放” 策略,例如将 SU7 Ultra 的 800V 超充技术应用于中低端车型,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
综上,小米 SU7 Ultra 原型车的价格虽未单独公布,但其量产版 52.99 万元起的定价已体现了技术价值与市场定位的平衡。这一策略既巩固了小米在高性能电动车领域的地位,也为后续车型的价格梯度布局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