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价格与配置:性价比突出,但需明确需求
小米 SU7 目前在售车型价格区间为 21.59 万 - 29.99 万,覆盖中高端电动车市场。与同价位竞品相比:
- 价格优势:标准版 21.59 万的起售价低于特斯拉 Model 3(23.19 万起),且配置更丰富。例如,标准版已配备 700 公里 CLTC 续航(磷酸铁锂电池)、高速 NOA 智驾系统、骁龙 8295 座舱芯片等。
- 配置梯度清晰:Pro 版(24.59 万)升级至 830 公里续航(宁德时代电池)和城市 NOA 功能,Max 版(29.99 万)则搭载双电机四驱(零百加速 2.78 秒)、空气悬架等豪华配置。这种分级策略能精准匹配不同预算需求。
若追求基础代步,标准版的续航和智驾功能已足够;若注重长途出行或科技体验,Pro 版和 Max 版的升级值得溢价。相比之下,同价位的特斯拉 Model 3 在品牌溢价和辅助驾驶成熟度上占优,但续航和内饰配置略逊。
二、性能与体验:科技感强,但需注意短板
- 动力与续航
小米 SU7 的性能表现亮眼:Max 版双电机四驱系统可实现 2.78 秒破百,媲美高性能燃油车。充电方面,800V 高压平台支持 15 分钟补能 510 公里,远超同级。不过,冬季续航衰减仍是行业通病 ——-10℃时续航可能临时缩水 30%,但小米的热泵空调和电池预加热技术可缓解 5%-8% 的衰减。
- 智能驾驶与生态
Pro 版和 Max 版搭载的 Xiaomi Pilot Max 系统支持城市 NOA,算力达 508TOPS,能应对复杂路况。与极越 07 等竞品相比,小米的传感器配置(激光雷达 + 多摄像头)更侧重安全冗余,但极越的纯视觉方案在场景泛化能力上略胜一筹。此外,小米 SU7 深度整合米家生态,可通过车机控制智能家居,这对米粉具有独特吸引力。
- 空间与舒适性
车主反馈显示,小米 SU7 的后排空间偏小,中控台材质塑料感较强,这可能影响家庭用户的体验。但储物空间设计实用,后备厢和前备厢容积可观,适合日常使用。
三、使用成本与售后:长期价值需权衡
- 购车补贴与残值
重庆用户可享受 2025 年新能源置换补贴:报废旧车购买新能源车最高补贴 2 万元,直接降低购车成本。二手车市场方面,小米 SU7 因产能不足出现 “准新车价格接近新车” 的现象,当前保值率超 90%,但未来产能提升后可能回落。
- 保养与电池保障
小米提供整车 6 年 / 10 万公里、电池 8 年 / 16 万公里的质保,且首任车主可享终身质保(限非营运车辆)。日常保养成本较低,年均约 877 元,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不过,电池更换成本较高(约 5-8 万元),需关注长期衰减情况。
- 售后服务网络
重庆目前设有 3 家小米汽车服务网点(渝北区、九龙坡区),覆盖交付、体验和基础维修。但相比传统品牌,网点数量仍有限,偏远地区用户可能面临维修不便的问题。
四、适合人群与避坑建议
- 推荐购买:
① 科技爱好者:追求智能驾驶、米家生态联动的用户。
② 城市通勤族:日常代步为主,充电便利且对续航需求适中。
③ 预算敏感型消费者:20 万级预算,希望以较低价格获得高阶配置。
- 谨慎考虑:
① 长途高频用户:冬季续航衰减和充电网络覆盖不足可能影响体验。
② 注重品牌与保值:若计划 3-5 年内换车,需考虑未来残值波动。
③ 对空间和舒适性要求高:后排局促和内饰材质可能不符合预期。
五、总结:理性选择,按需入手
小米汽车在 20-30 万价位段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尤其在智能配置、充电效率和生态整合上优势明显。若你是科技尝鲜者或城市通勤用户,且能接受其空间和售后网点的局限性,小米 SU7 是性价比之选。但对于追求稳定、品牌溢价或长途出行的消费者,建议对比特斯拉、比亚迪等成熟品牌后再做决定。最终,划算与否取决于你的核心需求和对新兴品牌的接受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