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车型与价格
- 主力车型:
- 标准版(后驱长续航智驾版):售价 21.59 万元,CLTC 续航 700 公里,搭载磷酸铁锂电池,适合日常通勤。
- Pro 版(后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版):售价 24.59 万元,续航提升至 830 公里,支持高阶智能驾驶。
- Max 版(四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Max 版):售价 29.99 万元,双电机四驱,零百加速 2.78 秒,续航 800 公里,定位性能旗舰。
- Ultra 版:2025 年 2 月推出,售价 52.99 万元,搭载三电机系统,零百加速 1.98 秒,CLTC 续航超 800 公里,主打极致性能与豪华配置。
- 市场定位:覆盖 20-50 万元价格区间,主打中高端市场,对标特斯拉 Model 3/Y、小鹏 P7/G9 等车型。
二、核心技术亮点
- 动力与续航:
- 自研电机:V6s 电机转速达 21,000 转 / 分钟,V8s 电机转速 27,200 转 / 分钟(全球量产最高),性能超越保时捷 Taycan Turbo。
- 电池技术:CTB 一体化电池包,集成效率 77.8%,支持 800V 高压快充,15 分钟补能 300 公里。
- 续航表现:标准版 CLTC 续航 700 公里,Max 版 800 公里,Ultra 版超 800 公里,冬季续航衰减减少 30%。
- 智能驾驶:
- Xiaomi Pilot 系统:搭载激光雷达、11 颗摄像头、3 颗毫米波雷达,支持 L3 级自动驾驶,城市 NOA 功能实测激活率 82.39%。
- 端到端大模型:支持机械车位泊车、复杂环岛通行等场景,AI 算法实时优化行驶轨迹。
- 智能座舱:
- 澎湃 HyperOS:基于小米澎湃 OS,实现车机与手机、智能家居无缝互联,支持语音控制、声纹识别、跨端应用流转。
- 硬件配置:16.1 英寸中控屏、高通骁龙 8295 芯片、五区域语音交互,车机启动速度 1.49 秒。
- 制造工艺:
- 9100 吨超级大压铸:整合 72 个零部件为单一压铸件,车身减重 17%,焊点减少 840 处,提升安全性与 NVH 性能。
- 泰坦合金:自研高强高韧材料,兼顾强度与韧性,通过 1016 万种配方筛选。
三、市场表现与用户反馈
- 销量数据:
- 2024 年交付量 13.68 万辆,2025 年 3 月单月交付 2.9 万台,累计销量超 32 万辆,连续 5 个月单月交付超 2 万辆。
- SU7 Ultra 上市后,上海单店销售额突破 1.58 亿元,高端市场接受度显著。
- 用户评价:
- 优点:动力强劲(零百加速 2.78 秒)、智能座舱流畅、生态整合便捷(支持 1000 + 米家设备)、售后服务响应快。
- 不足:中控台塑料感较强、后排空间局促、等车时间过长(标准版需 34-37 周)。
- 市场地位:2025 年 3 月销量超越特斯拉 Model 3 和小鹏 P7,跻身新能源品牌前三,成为新势力中的黑马。
四、生态整合与未来布局
- 人车家全生态:
- 车机与手机、智能家居无缝联动,如上车自动同步日程导航、离家 200 米自动开启客厅灯光。
- 开放 CarIoT 生态,支持第三方设备接入,如智能儿童座椅、车载冰箱等。
- 产能与渠道:
- 工厂:北京一期工厂年产能 15 万辆,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 7 月投产,总产能将超 30 万辆。
- 门店:全国 235 家门店,覆盖 65 城,4 月新增 33 家,计划年底突破 300 家。
- 未来车型:
- SU7 Ultra:已上市,主打高性能与豪华。
- YU7:预计 2025 年 6-7 月上市,定位中大型 SUV,搭载增程式动力。
- 2026 年规划:推出纯电 MPV 和全球化车型,拓展海外市场。
五、售后服务与用户权益
- 质保政策:
- 整车 5 年 / 10 万公里质保,电池、电机 8 年 / 16 万公里质保。
- 首任车主终身免费道路救援、电池无忧服务。
- 充电网络:
- 整合蔚来、小鹏等第三方资源,覆盖超 2.9 万个充电桩,支持即插即充。
- 用户权益:
- 限时购车赠送 Nappa 真皮座椅、碳纤维部件、终身免费智能驾驶功能。
- 4 月购车可享 9 万元 SU7 Ultra 专属权益(如碳纤维扰流板、五年免费保养)。
总结
小米 SU7 系列凭借 “高性能 + 智能化 + 生态整合” 的差异化策略,成功在新能源市场立足。其 20-50 万元的价格覆盖、自研技术突破(如 V8s 电机、CTB 电池)、以及小米生态的无缝互联,成为吸引消费者的核心竞争力。尽管存在等车时间长、后排空间不足等问题,但小米通过产能提升(二期工厂投产)和服务优化(专属服务群、上门维保)逐步改善用户体验。未来,随着 YU7 等新车型的推出和海外市场的拓展,小米有望在智能电动车领域进一步巩固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