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第二款车型 ** 小米御 7(YU7)** 的上市时间已由官方明确:2025 年 6 月至 7 月。这一信息来自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的最新回应,以及雷军本人通过社交媒体的官宣,同时工信部申报信息、预热活动等多方信源均指向这一时间窗口。
核心信息与产品亮点
- 上市时间与背景
小米御 7 原计划于 2025 年 6-7 月上市,但曾有媒体报道称可能延期。对此,小米官方于 4 月 23 日明确回应:上市时间不变,仍按原计划推进。这一安排与小米汽车的战略节奏一致 —— 首款车型 SU7 于 2023 年 12 月发布、2024 年 2 月交付,第二款车型间隔约 1 年半,符合新势力车企的产品迭代规律。
- 车型定位与设计
小米御 7 是一款中大型轿跑 SUV,车身尺寸为 4999×1996×1608(1600)mm,轴距 3000mm。其设计延续了小米 SU7 的科技感,例如米字型大灯、隐藏式门把手和低趴流线造型,但通过溜背设计和悬浮式尾翼强化了 SUV 的运动属性。内饰方面,新车取消了翻转式仪表盘和传统 HUD,转而采用PHUD(投影式抬头显示),并配备悬浮式中控屏、双无线充电面板和电子怀挡杆。
- 动力与续航
小米御 7 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两种版本,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电池容量分别为 96.3kWh 和 101.7kWh,CLTC 续航里程最高可达 820 公里。双电机版综合功率 508kW(691 马力),0-100km/h 加速时间未公布,但最高车速可达 253km/h,性能对标特斯拉 Model Y。
- 供应链与产能
小米御 7 的核心供应链与 SU7 高度协同,例如电池由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提供,电机由汇川技术研发。产能方面,小米汽车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 7-8 月投产,规划年产能 15 万辆,主要用于生产御 7。结合一期工厂的产能(月产 2.4 万辆),小米有望在 2025 年实现 30 万辆以上的交付目标。
市场竞争与用户期待
- 竞争对手:御 7 的直接竞品包括特斯拉 Model Y、小鹏 G6、比亚迪唐 EV 等,其 30-40 万元的定价和 820 公里续航将成为核心卖点。
- 用户需求:小米 SU7 的成功(2024 年交付 13.5 万辆)为御 7 积累了品牌势能,尤其是小米生态用户(占 SU7 车主的 80.7%)对 “人车家” 互联的期待较高。
- 政策利好:2025 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延续,叠加小米可能推出的置换优惠,或进一步刺激市场需求。
潜在风险与不确定性
尽管官方已确认上市时间,但仍需关注以下变量:
- 供应链波动:若电池、芯片等关键部件供应受阻,可能影响交付进度。
- 测试与审批:御 7 需完成工信部认证、碰撞测试等流程,若出现技术问题可能导致延期。
- 市场竞争:2025 年新能源 SUV 市场将迎来更多新品(如华为智界 S7、蔚来 ES6 改款),可能分流消费者注意力。
总结
小米御 7 作为小米汽车的第二款车型,承载着拓展市场份额、完善产品矩阵的重要使命。目前来看,2025 年 6-7 月上市的计划较为稳妥,且产品力(续航、性能、智能化)具备竞争力。若产能爬坡顺利,御 7 有望成为小米汽车销量增长的新引擎。建议关注小米官方公告及上海车展动态(4 月 23 日开幕),以获取更详细的预售信息和价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