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线上渠道:数字化与生态融合
- 官方直营平台
- 小米商城:用户可通过小米商城官网或 APP 完成车型浏览、配置选择、在线预订等操作。小米 SU7 系列已在官网开放预订,支持金融分期、置换补贴等服务。
- 小米汽车 APP:提供车辆状态监控、远程控制、售后服务预约等功能,用户可通过 APP 一键下单维修服务,享受 “上门取车 - 维修同步 - 送车上门” 的全流程服务。
- 第三方电商合作
- 天猫旗舰店:2025 年 2 月,小米汽车正式入驻天猫,同步首发 SU7 Ultra 车型。用户可在线预约试驾,并通过天猫平台完成 “车 + 家” 场景化服务的联动,例如购买车载配件、智能家居设备等。
- 京东全渠道合作:京东与小米签订三年 2000 亿销售协议,成为其核心合作伙伴。京东平台的高净值用户群体与小米汽车目标客户高度重合,同时京东的物流体系为线下交付提供支持。用户可在京东旗舰店参与抽奖、预约试驾,并享受专属优惠。
- 社交媒体与直播
- 抖音宣传矩阵:小米汽车在抖音开设官方账号,发布产品评测、试驾体验等内容,累计获赞超 23 万。虽然目前未直接开放线上销售,但通过直播互动引导用户至线下门店体验。
二、线下渠道:直营与代理结合
- 自建交付中心(1)
- 功能定位:作为 “1+N” 模式的核心,交付中心承担销售、交付、售后全流程服务。一城一设,选址多在交通便利的物流枢纽或汽车商圈,例如北京亦庄工厂前店、东莞高埗交付中心等。
- 效率标杆:参考理想汽车交付模式,小米交付中心通过标准化流程提升效率,例如南京交付中心 20 人团队月均交付超 450 台车,效率是传统 4S 店的 4-5 倍。
- 代理销售网络(N)
- 汽车销服一体店:与百强汽车经销商(如恒信汽车、元通汽车)合作,在主流汽车商圈建设 2S 店,提供 “代理销售 + 授权服务”。截至 2025 年 4 月,已在苏州、重庆等 17 个城市招募合作商,首批 14 家签约商启动运营。
- 小米之家融合店:分批次在核心商业广场的小米之家引入汽车业务,利用现有 3C 零售渠道优势。例如成都万象城小米之家汽车旗舰店已开业,提供产品讲解、试乘试驾等服务。
- 区域覆盖
- 重点城市布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以直营交付中心为主,二线及以下城市通过代理网络快速渗透。截至 2025 年 4 月,全国已有 38 个城市开设 128 家门店,10 月计划新增 11 家。
- 东莞本地化服务:东莞高埗镇设立交付中心(地址:高昌路 6 号),提供购车、交付及基础维修服务,用户可通过 400 电话预约试驾。
三、售后服务体系:效率与生态协同
- 服务网络
- 线下服务中心:截至 2025 年 3 月,全国已开业 33 家服务中心,覆盖 29 个城市,但存在网点不足问题(如上海仅 2 家)。小米计划 2024 年新增 200 家,重点覆盖一二线城市。
- 授权服务合作:与祥龙博瑞等传统维修企业合作,利用其现有网点资源,提供钣喷、保养等服务。
- 增值服务
- 无忧服务包:用户购买官方合作保险后,可额外购买包含上门补胎、道路救援等服务的套餐,部分服务仅限交付中心所在城市使用。
- 数字化支持:通过小米汽车 APP 实现维修进度实时追踪、电子工单签署,并提供 7×24 小时客服支持。
四、渠道策略调整与成效
- 组织架构优化
- 汽车部销交服部并入中国区,由王晓雁统管,强化与手机新零售的协同,推动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落地。例如,用户购车后可联动小米智能家居设备,实现车家互联场景。
- 销售数据表现
- 2025 年 9 月 SU7 交付量突破 1 万台,10 月目标冲刺 2 万台,全年计划交付 10 万台。快速扩张的门店网络(9 月新增 17 家)为销量增长提供支撑。
- 挑战与应对
- 售后压力:服务网点不足导致部分用户抱怨 “修车难”,小米通过加速开店、优化预约系统(如零点抢号)缓解压力。
- 价格管控:直营交付模式确保终端价格统一,避免传统经销压库导致的降价乱象。
五、未来趋势
- 海外拓展:小米 SU7 通过平行出口进入俄罗斯等市场,海外抖音播放量破亿,国际倒爷批量采购,未来可能通过官方渠道正式进军海外。
- 生态深化:与京东、天猫的合作将扩展至充电桩、车载配件等生态产品,构建 “购车 - 用车 - 生活” 全链路服务。
总结
小米汽车的渠道策略以 “直营 + 代理” 为基础,线上依托电商平台和数字化工具,线下通过交付中心与经销商网络快速铺开,同时强化售后服务的生态协同。尽管面临售后网点不足等挑战,但其高效的交付模式和生态整合能力,为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提供了差异化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