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岗位定位与核心职责
- 销售与用户体验
- 产品讲解:通过专业话术与场景化演示,向用户传递小米汽车的核心技术(如 SU7 的碳化硅高压平台、CTB 电池技术)和生态优势(如与小米手机、智能家居的互联)。
- 试乘试驾:针对不同车型(如 SU7 Ultra 的赛道性能)设计体验方案,解答用户对动力、续航、智能驾驶等方面的疑问。
- 用户服务:协调交付、售后团队解决购车及用车问题,例如处理 SU7 用户的保险理赔争议,并收集反馈优化产品迭代。
- 技术与产品研发
- 车机系统产品专家:负责智能座舱的功能规划,例如语音交互、多屏联动等,需与研发团队协作开发需求文档,并推动功能落地。
- 内饰 / 工程专家:参与整车设计,例如 SU7 的 “黄金驾驶位” 人体工学布局,或电池包的散热与安全方案。
- 市场与品牌运营
- 活动执行:策划线下体验活动(如赛道日、城市试驾),吸引潜在用户并提升品牌曝光。
- 数据复盘:分析销售数据与用户反馈,优化门店运营策略,例如提升试驾转化率或降低用户投诉率。
二、能力要求与职业发展
- 核心能力
- 行业知识:需熟悉新能源汽车技术(如 800V 高压平台、碳化硅电驱)、智能驾驶系统(如小米的 “澎湃智驾”)及竞品动态(如特斯拉、蔚来)。
- 沟通与服务:具备共情能力,例如为年轻用户讲解 SU7 的性能优势时,需平衡技术参数与驾驶乐趣。
- 技术敏感度:技术型产品专家需掌握 Android 开发、数据建模等技能,例如优化座舱系统的流畅度。
- 晋升路径
- 销售线:产品专家 → 店长 → 区域负责人(如 “省老板”) → 汽车业务管理层。
- 技术线:从功能模块负责人(如车机系统)晋升至产品总监,参与战略决策(如 SU7 Ultra 的产品定义)。
- 薪资水平
- 销售型:一线城市综合月薪 15k-25k,包含底薪(8k-11k)、提成及岗位津贴。
- 技术型:车机系统产品专家年薪可达 40 万 - 60 万,需 5 年以上经验并主导过完整产品线。
三、典型案例与行业挑战
- SU7 Ultra 的 “Ultra Master”
- 角色:由赛道车手转型的产品专家,负责深度讲解 SU7 Ultra 的赛道性能(如 16C 放电倍率、11 分钟快充至 80%),并提供驾驶技巧培训。
- 价值:通过专业背书增强用户对高性能车型的信任,例如向 “鬼火少年” 群体传递安全驾驶理念。
- 技术型产品专家的突破
- 挑战:小米汽车需在智能驾驶领域平衡创新与合规,例如避免过度营销导致的舆论风险。
- 实践:车机系统产品专家需与法规团队协作,确保功能宣传符合工信部要求(如明确标注 L2 级辅助驾驶的适用范围)。
四、加入小米汽车的建议
- 职业准备
- 行业积累:优先选择新能源车企或科技公司(如华为、特斯拉)的相关岗位,积累产品规划或用户运营经验。
- 技能提升:学习 Python、SQL 等工具分析用户行为,或参与开源项目(如 Android Automotive OS)提升技术能力。
- 求职渠道
- 校招:通过小米汽车新零售校招项目(如 “汽车销交服” 岗位)进入,接受系统培训。
- 社招:关注猎聘、BOSS 直聘等平台的 “小米汽车产品专家” 岗位,优先选择有 “Ultra Master”“车机系统” 等关键词的职位。
五、行业趋势与小米的差异化
- 行业趋势
- 智能化竞争:车企加速布局智能座舱与高阶自动驾驶,产品专家需具备跨领域知识(如 AI 算法、用户体验设计)。
- 用户需求分化:年轻群体追求性能与科技感,家庭用户重视空间与安全,产品专家需针对不同客群设计沟通策略。
- 小米的差异化
- 生态整合:依托小米手机、IoT 设备的用户基数,产品专家可通过 “手机车钥匙”“智能家居互联” 等场景吸引米粉。
- 性价比策略:在 SU7 系列中,产品专家需突出 “20 万级性能标杆” 的定位,例如对比同价位车型的续航、充电速度等参数。
总结
小米汽车的产品专家不仅是 “销售顾问”,更是 “产品代言人” 与 “用户代言人”。这一岗位要求从业者兼具技术素养、服务意识与行业洞察力,在新能源汽车的激烈竞争中,通过专业能力与品牌赋能,推动小米汽车从 “流量品牌” 向 “技术品牌” 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