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业绩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7 11:17:42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业绩
小米汽车自 2024 年 3 月首款车型 SU7 上市以来,业绩表现超出行业预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市场竞争力。以下从销量、财务、市场、技术及未来规划等维度展开分析:

一、销量表现:产能爬坡与市场需求的博弈


1. 交付量快速增长


  • 2024 年:全年累计交付 13.69 万辆,其中 12 月单月交付量突破 2.5 万辆,成为新势力中最快突破 10 万辆交付的车型之一(用时 8 个月)。
  • 2025 年 Q1:交付 7.58 万辆,其中 SU7 标准版、Pro 版、Max 版占比分别为 28.6%、28.3%、43.1%,SU7 Ultra 交付 3257 辆。月均交付量超 2.5 万辆,但距离年销 35 万辆目标所需的月均 3 万辆仍有差距。

2. 订单积压与产能瓶颈


  • 截至 2025 年 4 月,SU7 标准版、Pro 版、Max 版交付等待周期分别达 328-350 天、315-336 天、294-315 天,显示市场需求旺盛但产能不足。
  • 产能提升计划:北京亦庄工厂二期已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2025 年 7-8 月投产,年产能将超 30 万辆,助力全年交付目标实现。

二、财务表现:营收高增与亏损收窄并行


1. 营收与毛利率


  • 2024 年:汽车业务营收 328 亿元,占集团总营收 9%,毛利率 18.5%,高于特斯拉(17.9%)。第四季度营收 167 亿元,毛利率提升至 20.4%,亏损环比收窄至 7 亿元。
  • 2025 年 Q1:小米集团总营收 985 亿元(同比 + 21%),但汽车业务财务细节尚未披露,预计营收占比进一步提升。

2. 亏损与研发投入


  • 2024 年净亏损 62 亿元,主要源于工厂建设和研发投入。小米全年研发支出 241 亿元(同比 + 25.9%),其中汽车相关专利授权超 1000 项。
  • 规模效应下的盈利预期:若 2025 年交付 35 万辆,按当前均价 23.45 万元测算,营收有望超 820 亿元,毛利率目标提升至 20% 以上,2026 年或实现盈亏平衡。

三、市场表现:细分市场突围与生态协同


1. 市场份额与竞争格局


  • 细分市场领先:2025 年 Q1,SU7 在纯电动车市场占比 5.88%(第二),C 级车市场占比 8.13%(第一),20-30 万元价格区间占比 7.77%,超越特斯拉 Model 3 和比亚迪汉 EV。
  • 新势力排名:2025 年 Q1,小米汽车交付量在新势力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理想和零跑。

2. 消费者评价与品牌影响力


  • 产品优势:SU7 凭借 0.195Cd 风阻、5.2 秒零百加速、Xiaomi HyperOS 车机系统及米家生态联动,获得 “漂亮又好开” 的评价。
  • 用户画像:38% 的 SU7 车主同步购买小米手机,汽车展厅手机日销量激增 5 倍,显示 “人车家” 生态协同效应显著。

四、技术突破:自动驾驶与性能革新


1. 智能驾驶技术


  • 硬件配置:SU7 搭载 1 颗激光雷达、11 颗摄像头、3 颗毫米波雷达,算力平台达 508TOPS,支持高速领航、城市 NOA 及端到端自动驾驶。
  • 功能落地:2024 年 10 月推送城市 NOA,2025 年 2 月推出超级智能驾驶(HAD)系统,新增自动过闸机、环岛通行等功能。

2. 动力与续航


  • 性能参数:SU7 Max 零百加速 3.2 秒,续航 712 公里;SU7 Ultra 搭载四电机系统,最大功率 2054 马力,支持原地掉头。
  • 冬季续航验证:YU7 在 - 10℃环境下连续行驶 1310 公里,仅补能两次,打破纯电车型低温性能疑虑。

五、未来规划:产能扩张与产品矩阵升级


1. 新车型布局


  • YU7 上市:2025 年 6-7 月推出首款 SUV 车型 YU7,定位中大型纯电 SUV,续航 820 公里,售价 20.98-29.98 万元,对标特斯拉 Model Y。
  • 国际化计划:雷军透露正在筹备海外市场,优先进入欧洲和东南亚,利用小米手机渠道快速铺开。

2. 产能与供应链


  • 工厂扩建:北京工厂二期投产后,年产能将超 30 万辆;武汉基地规划中,远期目标年产能 50 万辆。
  • 供应链优化:自研 CTB 电池技术、9100 吨压铸工艺降低成本,同时与宁德时代合作确保电池供应。

六、风险与挑战


  1. 产能爬坡压力:2025 年交付目标 35 万辆,需月均交付 2.9 万辆,产能提升速度需超行业平均水平。
  2. 盈利周期较长:2024 年单车亏损 4.53 万元,规模效应下盈利仍需时间。
  3. 竞争加剧:特斯拉 Model 3 焕新版、比亚迪汉 EV 等竞品降价,可能挤压小米市场份额。

总结


小米汽车凭借高性价比产品、生态协同优势及快速迭代能力,已在智能电动车市场站稳脚跟。2024 年销量破 13 万辆、毛利率超特斯拉,2025 年产能释放后有望冲击 35 万辆目标。短期需解决产能瓶颈,长期则需通过技术创新和国际化拓展巩固竞争力。若能持续优化成本结构,小米汽车或成为小米集团下一个增长极。
小米汽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