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亦庄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7 11:15:21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亦庄
小米汽车在北京亦庄的布局是其智能电动汽车战略的核心落地项目,自 2021 年签约以来,已形成集研发、生产、测试、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生态。以下从工厂建设、产能规划、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及产业协同等方面展开详细分析:

一、超级工厂:智能制造与绿色生产的标杆


小米汽车工厂位于北京亦庄马驹桥智能制造基地,总投资约 630 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工厂占地面积 71.8 万平方米,于 2023 年竣工,2024 年 3 月正式投产,是中国品牌首个 “研产销一体化” 汽车科技园区。工厂拥有六大核心车间(压铸、冲压、车身、涂装、电池、总装),引入超过 700 台机器人,实现大压铸、焊接、涂装等关键工艺 100% 自动化,整车装配精度达 ±0.5 毫米,每 76 秒可下线一台小米 SU7。
绿色生产方面,工厂屋顶铺设 16.2 兆瓦光伏板,年发电量 1640 万度,相当于种植 54 万棵树;废水处理系统实现重金属零排放,循环用水比例达 50%;废气处理效率超 99%,符合首都最严格环保标准。二期工厂于 2024 年 7 月开工,预计 2025 年三季度投产,年产能将超 30 万辆;三期地块已公示,规划产能或再翻番,最终总产能有望突破 100 万辆。

二、技术突破:全栈自研与生态整合


小米汽车以 “汽车 × 电动 × 智能” 为核心,在亦庄工厂内设立 29 个研发实验室,并建有 2.5 公里测试跑道(涵盖 18 种路况,设计时速 120km),支撑智能驾驶、电池技术等研发。其技术亮点包括:
  • 三电系统:871V 碳化硅高压平台、CTB 电芯倒置技术(体积效率 77.8%)、冬季续航提升 20% 的热管理系统,以及自研泰坦合金用于 9100 吨大压铸后地板。
  • 智能驾驶:端到端感知决策大模型首次应用于量产车,支持城市复杂路况自动驾驶,已通过中保研全项优 + 安全测试。
  • 生态融合:澎湃 OS 实现 “人车家” 无缝连接,用户可通过小米手机、智能家居等设备远程控制车辆,未来计划接入小米生态链超 5000 款产品。

三、政策红利与产业协同


亦庄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小米汽车提供了多重支持:
  • 资金与土地:给予最高 1 亿元创新资金补贴,二期工厂从征地到获批仅 63 天,三期地块以工业用地优先保障。
  • 产业链配套:周边聚集北汽李尔、采埃孚、海纳川等近 40 家零部件企业,实现座椅等关键部件 4 小时内配送。大兴区瀛海镇的零部件产业园预计 2025 年 5 月投产,可年产 37 万辆配套部件。
  • 智能网联生态:依托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小米汽车可在亦庄进行全场景路测,并与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企业共享车路云一体化数据。

四、市场表现与未来规划


  • 交付进展:2024 年小米 SU7 交付超 13.5 万辆,2025 年新增 SU7 Ultra、YU7 等车型,锁单量已超 7.5 万辆,但因产能爬坡,交付周期长达 42-50 周。
  • 人才战略:亦庄 “人才十条” 2.0 政策为小米汽车提供最高 500 万元用人主体资助、人才年金补贴(企业缴纳部分 60% 返还),并筹建国际人才社区,已配租近千套住房。
  • 全球布局:武汉工厂扩建焊接生产线,规划年产 30 万套前副车架;欧洲市场调研启动,计划 2026 年进军海外。

五、挑战与应对


尽管小米汽车在亦庄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产能瓶颈(一期工厂日产能不足 300 辆)、供应链管理(依赖外部芯片)及市场竞争(特斯拉 Model 3 降价)等挑战。为此,小米正加速二期工厂建设,与芯驰科技等企业合作开发车规级芯片,并通过 “以产定销” 模式优化库存。

总结


小米汽车亦庄基地不仅是其 “造车梦” 的核心载体,更成为北京建设全球智能网联汽车高地的重要引擎。随着三期工厂落地及新车型推出,小米有望在 2025 年实现年产能 60 万辆,进一步巩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而亦庄通过 “一港四基地” 产业布局,也将持续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 “研发 - 制造 - 服务” 闭环生态。
小米汽车亦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