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热泵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7 11:12:36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热泵
小米汽车的热泵系统是其热管理技术的核心亮点,通过多项创新设计显著提升了冬季能效与用户体验。以下从技术原理、实际表现、用户反馈及行业对比等维度展开分析:

一、技术原理:双模热泵与三热源协同


小米 SU7 采用行业首创的双模热泵技术,融合直接式与间接式热泵的优势:
  • 直接式热泵:通过内置冷凝器直接加热座舱空气,传热效率更高,可在 - 15℃(CLTC 工况)无需开启 PTC 加热器即可维持 24-26℃舒适温度。
  • 间接式热泵:利用板式换热器将压缩机热量传递给冷却液,同时满足座舱供暖与电池预热需求。即使在 - 20℃极端低温下,仍能从空气中吸热,相比行业普遍 - 10℃的最低工作温度大幅提升。

三热源逐级加热技术进一步强化低温性能:
  1. 电驱余热回收:通过电驱堵转控制算法提升产热效率,将电机废热传递至压缩机回路。
  2. 压缩机叠加做功:优化转速与压力控制策略,将电驱余热与压缩机做功热量叠加。
  3. PTC 接力加热:最终通过九通阀将热量传递至电池,实现最高 18kW 的加热功率,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

二、实际性能:冬季续航与充电效率领先


1. 续航达成率显著优化


  • -7℃环境:CLTC 工况续航达成率 70.2%,优于特斯拉 Model 3 焕新版(后驱 / 四驱)。
  • -15℃环境:续航达成率 47.5%,百公里能耗 27.14kWh,冷车充电效率提升 30% 以上。
  • -20℃极端低温:实测续航 385 公里,热泵系统仍能稳定工作,相比传统 PTC 加热减少 50% 能耗。

2. 充电与温控效率


  • 124 级电池温控算法:根据电池温度、电量(SOC)和加热需求动态调整策略,避免能量浪费,-10℃快充时间缩短至 25 分钟。
  • 湿度平衡 AI 技术:通过实时监测湿度智能切换内外循环,在除雾的同时减少座舱热量流失,冬季空调负荷降低约 15%。

三、用户体验:智能温控与舒适性设计


  1. AUTO 自动模式:系统根据设定温度(推荐 24-26℃)自动调节风速与制热强度,平衡舒适性与能耗。
  2. 远程预热功能:通过小米汽车 APP 提前启动空调、座椅加热及方向盘加热,上车即享温暖,优化冬季用车便利性。
  3. 静音优化:针对用户反馈的热泵噪音问题,小米推出升级方案,通过技术优化与部件更换将车内噪音降低至 40 分贝以下。

四、行业对比:技术优势与差异化


维度小米 SU7特斯拉 Model 3比亚迪汉 EV
热泵工作温度-20℃仍能吸热-10℃左右-15℃左右
电池加热功率18kW(三热源)约 9kW(单热源)约 12kW(双热源)
-15℃续航达成率47.5%(CLTC)约 35%约 40%
冬季能耗降低50% 以上(相比 PTC)约 40%约 35%

数据来源:

五、供应商与专利布局


  • 核心供应商:鹏翎股份提供热泵空调管路,宁德时代供应三元锂电池,联合电子提供驱动电机及电控系统。
  • 专利技术:小米在热管理领域布局多项专利,包括电池包液冷散热系统(分层液冷通道设计)、余热回收技术(整合电池 / 电机 / 电控废热)等,冬季续航提升最高达 30%。

六、总结:重新定义电动车冬季体验


小米汽车的热泵系统通过双模热泵 + 三热源协同的架构创新,实现了 - 30℃极端低温下的稳定运行,冬季续航达成率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其核心价值不仅在于技术参数的突破,更在于通过 124 级温控算法、湿度平衡 AI 等智能化手段,将复杂的热管理逻辑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 “一键舒适” 体验。未来,随着热泵技术与 800V 高压平台、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的融合,小米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电动车热管理赛道的优势。
小米汽车热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