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心车型与技术亮点
1. 小米 SU7 标准版 / Pro 版 / Max 版
- 性能与续航:全系搭载小米自研超级电机 V6s 及碳化硅高压系统,CLTC 工况续航最高达 800 公里(Max 版),0-100km/h 加速时间 2.78 秒(Max 版)。标准版搭载磷酸铁锂电池,Pro 版和 Max 版采用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支持 800V 高压快充,15 分钟可补充 510 公里续航(Max 版)。
- 智能驾驶:配备 Xiaomi Pilot 智能驾驶系统,搭载双英伟达 Orin-X 芯片(算力 508TOPS),支持高速领航、城市领航、代客泊车等功能。2025 年通过 OTA 升级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实现车位到车位的自动行驶。
- 生态联动:基于 Xiaomi HyperOS 的智能座舱,支持与小米手机、智能家居无缝互联,例如通过手机一键控车、车内语音控制家电等。
2. 小米 SU7 Ultra(2025 年 2 月上市)
- 性能跃升:三电机四驱系统,最大功率 1138kW,0-100km/h 加速 1.98 秒,最高时速 350km/h,CLTC 续航 630 公里。
- 赛道级配置:标配碳陶瓷制动盘、倍耐力 P ZERO 高性能轮胎、闭式双腔空气弹簧,支持赛道模式自定义。
- 售价:52.99 万元起,定位高端性能市场。
二、市场表现与竞争力
- 销量数据: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累计销售超 32 万辆,2025 年目标交付 35 万辆。2025 年 2 月单月交付量突破 2.5 万辆,超越特斯拉 Model 3 成为 20 万元以上纯电动车销量冠军。
- 竞争优势:
- 性价比:标准版起售价 21.59 万元,低于同级别竞品(如特斯拉 Model 3 起售价 23.19 万元)。
- 生态整合:小米生态链设备可直接接入车载系统,例如米家摄像头、空气净化器等。
- 技术创新:自研泰坦合金(高强高韧环保材料)应用于车身结构,减少 840 处焊接点,提升安全性和续航。
- 挑战:充电网络依赖第三方(与蔚来、小鹏、理想合作整合 3 万 + 充电桩),自建超充桩仅覆盖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三、未来产品规划
1. 小米 YU7(御 7)
- 定位:中大型纯电 SUV,2025 年 6-7 月上市,起售价 30-40 万元。
- 配置:搭载 101.7kWh 电池,CLTC 续航 820 公里,支持激光雷达和城市 NOA 功能。
- 设计:采用 “陆地战车” 风格,车身尺寸 5070×1970×1465mm,轴距 3000mm。
2. 海外市场布局
- 欧洲战略:2025 年 4 月在德国慕尼黑设立研发中心,计划 2030 年前进入欧洲市场,优先布局西班牙、德国、法国。
- 东南亚试水:依托小米之家门店,2025 年启动泰国、印度等市场的小批量销售。
四、用户与行业评价
- 媒体评价:
- 续航表现:冬季低温区(5~15℃)续航达成率 91%,寒冷区(-20~-25℃)达成率 47.5%,充电速度稳定(30%-80% 仅需 25 分钟)。
- 智能驾驶:代客泊车支持 2 公里路径规划,自动避让行人、过闸机,实测准确率超 90%。
- 用户反馈:
- 优点:车机流畅、生态联动便捷、动力强劲。
- 不足:后排空间略窄、第三方充电桩兼容性待优化。
五、技术突破与创新
1. 泰坦合金
- 材料特性:30% 循环铝 + 稀土元素,强度提升 20%,重量减轻 15%,应用于 SU7 后地板,焊接点减少 840 处。
- 研发过程:通过 AI 模拟 1016 万种配方,测试 1550 次,研发周期缩短 50%。
2. 智能驾驶技术
- 变焦 BEV 感知:动态调节感知范围,最远识别 160 米障碍物,分辨率 0.2 米。
- 道路大模型:实时生成道路拓扑结构,解决高精地图依赖问题。
六、充电与服务网络
- 自建超充:600kW 液冷超充桩,15 分钟补充 510 公里续航,首批覆盖北京、上海、杭州。
- 合作网络:整合蔚来、小鹏、理想 3 万 + 充电桩,通过小米地图实时查询可用状态。
- 售后服务:全国 28 城交付中心,提供电池终身质保、免费道路救援。
总结
小米 SU7 系列凭借技术创新、生态整合和高性价比,已成为中国电动车市场的重要玩家。其核心优势在于将小米生态链的 “人车家” 互联体验融入汽车,同时在性能和续航上对标国际品牌。未来,随着 YU7 的上市和海外市场拓展,小米汽车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然而,充电网络建设和高端品牌认知度仍是其需要突破的瓶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