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已上市车型
1. 小米 SU7 系列
- 定位:中大型纯电轿车,主打 “C 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
- 车型版本:
- 标准版(21.59 万):单电机后驱,CLTC 续航 700km,搭载磷酸铁锂电池,支持 15 分钟补能 350km,配备 Xiaomi Pilot Pro 纯视觉智驾系统。
- Pro 版(24.59 万):在标准版基础上增加激光雷达,升级为 Xiaomi Pilot Max 城市 NOA 系统,CLTC 续航提升至 830km。
- Max 版(29.99 万):双电机四驱,零百加速 2.78 秒,CLTC 续航 800km,搭载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支持 15 分钟补能 510km。
- 核心亮点:
- 设计:轿跑造型,无框车门,电动尾翼,风阻系数 0.195Cd。
- 智能座舱:16.1 英寸 3K 中控屏 + 7.1 英寸翻转仪表屏 + 56 英寸 HUD,搭载骁龙 8295 芯片和 Xiaomi HyperOS 系统,支持五音区语音交互和人车家全生态联动。
- 市场表现:2024 年交付 13.5 万辆,2025 年一季度月均交付超 2.5 万辆,位列新势力销量前三。
2. 小米 SU7 Ultra
- 定位:高性能赛道版,纽北最速四门量产车。
- 售价:52.99 万 - 81.49 万。
- 性能参数:
- 动力:三电机(前 V6s + 后双 V8s),总功率 1138kW(1548 马力),零百加速 1.98 秒,极速 350km/h。
- 电池:93.7kWh 三元锂电池,支持 5.2C 超充,11 分钟补能 10%-80%。
- 赛道配置:碳纤维车身(减重 17 处)、碳陶瓷制动盘、倍耐力 P ZERO 高性能轮胎、赛道大师 APP(支持圈速记录和数据分析)。
- 市场反馈:预售 10 分钟订单超 3680 台,主打极致性能和限量属性。
二、2025 年即将上市车型
1. 小米 YU7
- 定位:中大型纯电 SUV,主打大五座家庭市场。
- 预计售价:30 万 - 40 万。
- 核心配置:
- 动力:单电机后驱(235kW)/ 双电机四驱(前 220kW + 后 288kW),CLTC 续航 820km(磷酸铁锂)/760km(三元锂)。
- 智能驾驶:标配激光雷达,搭载 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系统,支持高速 / 城市 NOA。
- 空间:轴距 3000mm,配备全景天幕、后排座椅加热、车载冰箱。
- 产能规划:由二期工厂生产,预计年产能 15 万辆,2025 年 6-7 月上市。
2. 增程 SUV(内部代号 “昆仑”)
- 定位:三排座椅增程式电动 SUV,主打家用市场。
- 预计售价:15 万左右。
- 技术亮点:
- 动力:增程式混动系统,纯电续航超 200km。
- 配置:后轮转向、博世 IPB 2.0 制动系统、智能底盘预研技术。
- 上市时间:预计 2026 年推出,或由东风汽车代工生产。
三、技术研发与供应链布局
1. 核心技术
- 三电系统:
- 电池:宁德时代三元锂(SU7 Max/Ultra)与比亚迪弗迪磷酸铁锂(SU7 标准版)双供应商策略,支持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
- 电机:自研 V6s/V8s 电机,功率密度行业领先。
- 智能驾驶:
- 硬件:Orin 芯片(算力 508TOPS)、激光雷达(禾赛科技)、11 颗摄像头、12 颗超声波雷达。
- 软件:Xiaomi HAD 系统,端到端全场景智驾内测中,计划 2025 年全国开通城市 NOA。
- 底盘技术:
- 智能底盘预研:四电机驱动(支持原地掉头)、全主动悬架(响应速度空气弹簧的 100 倍)、48V 线控转向 / 刹车。
2. 供应链与产能
- 供应商:宁德时代(电池)、英伟达(芯片)、博世(底盘)、华域汽车(内饰)等。
- 工厂:
- 一期工厂:年产能 15 万辆,2024 年交付 13.5 万辆。
- 二期工厂:2025 年年中投产,总产能提升至 30 万辆,支持 YU7 和 SU7 Ultra 生产。
四、市场表现与用户评价
1. 销量数据
- 2024 年:SU7 交付 13.5 万辆,占新势力总销量的 7%。
- 2025 年一季度:SU7 交付 7.26 万辆,SU7 Ultra 交付 3257 辆,月均交付超 2.5 万辆。
2. 用户反馈
- 优点:外观设计(回头率高)、动力性能(零百加速 3 秒级)、智能座舱(小米生态联动)、质量稳定性(故障率 21.34%,竞品最低)。
- 不足:座椅舒适性(座垫偏硬)、音响效果(音质一般)、售后服务网点不足。
五、未来规划
- 2025 年目标:交付 30 万辆,SU7 Ultra 和 YU7 为主要增长点。
- 2026 年:推出增程 SUV “昆仑”,布局 15 万级市场。
- 长期战略:构建 “轿车 + SUV + 增程” 产品矩阵,研发固态电池、800V 高压平台,目标 2030 年全球市占率 10%。
小米新能源汽车凭借高性价比、生态联动和技术创新,已在中高端市场站稳脚跟,未来将通过扩产和新车型进一步渗透主流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