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功能实现与技术细节
- 硬件与算法基础
代客泊车功能基于小米自研的 Xiaomi Pilot Pro/Max 智驾系统,搭载 NVIDIA DRIVE Orin 芯片(Max 版为双芯片),配合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端到端模型技术使其能在无网络信号的地下车库以最高 23km/h 速度巡航,精准识别车道线、障碍物并自主绕行。
- 核心能力
- 路径记忆与跨层泊车:用户可在停车场内录制泊车路线,车辆后续可自动匹配路线并完成跨楼层泊车。
- 动态博弈与避险:遇到窄路会车或障碍物时,车辆可主动倒车避让,并在目标车位被占时自动寻找空车位。
- 多场景适配:支持弯道、坡道、窄路等复杂场景,泊车效率较早期版本提升 30% 以上。
- 交互体验
用户可通过方向盘智驾按键或手机 APP 激活功能,泊车过程中实时显示 3D 环境模型,并通过语音和视觉提示与用户交互。
二、车型支持与版本差异
- 当前支持情况
- SU7 Max/Pro:自 2024 年 5 月 OTA 升级后已开放代客泊车功能,支持完整路径记忆和动态避险。
- SU7 标准版:因缺少激光雷达等硬件,需通过 OTA 分阶段开放。截至 2025 年 4 月,标准版仍未获得该功能,但官方承诺未来将通过软件升级逐步覆盖。
- 硬件差异影响
标准版仅配备单 Orin 芯片和视觉传感器,导致其在复杂环境(如无标线车位、强光 / 弱光干扰)下的识别能力弱于 Pro/Max 版。
三、实际表现与用户反馈
- 优势场景
- 固定路线停车场:在已录制路线的地下车库,SU7 Max 可稳定完成泊车,平均耗时约 1 分 10 秒。
- 动态障碍物处理:实测中能有效避让临时停放车辆和行人,博弈策略接近人类驾驶员水平。
- 争议与故障事件
- 2024 年集体事故:2024 年 11 月,部分 SU7 标准版因 OTA 升级后系统 Bug,在泊车时出现未识别障碍物导致碰撞,官方通过紧急 OTA 修复并承担全部维修费用。
- 2025 年持续反馈:仍有用户反映代客泊车在断头路车位或极端天气下偶发卡顿,需手动接管。
- 第三方评测对比
与极氪 007、智己 L6 相比,小米 SU7 的代客泊车在复杂场景覆盖和泊车效率上略逊一筹,但成本控制更优(Max 版智驾硬件成本较极氪低约 20%)。
四、使用限制与注意事项
- 环境依赖
- 需在已录制路线的停车场使用,且路线匹配精度受地下车库结构影响(如多层螺旋坡道可能导致定位偏差)。
- 强光、暴雨等极端天气可能降低传感器识别率,建议手动接管。
- 用户责任
官方明确要求用户在泊车过程中保持监控,系统仅作为辅助功能,最终安全责任由驾驶员承担。
- 费用与订阅
代客泊车功能包含在 Xiaomi Pilot Pro/Max 智驾系统中,2025 年 4 月前下定用户可享终身免费使用权,后续购车可能需付费订阅(预计年费约 1800 元)。
五、未来升级方向
- 技术迭代
小米计划通过 OTA 进一步优化端到端模型,目标在 2025 年底实现 “全场景代客泊车”,覆盖无路线停车场和地面道路。
- V2X 协同
已通过投资智慧互通(Intellif)布局车路协同技术,未来可能与停车场合作实现基于 V2X 的代客泊车。
- 安全冗余
针对 2024 年事故暴露的问题,小米正在研发 “双冗余域控制器”,计划 2025 年下半年推送硬件升级方案。
总结
小米汽车的代客泊车功能在技术架构和场景覆盖上已达到行业主流水平,尤其在固定路线停车场表现稳定。但受限于硬件差异和算法成熟度,标准版用户仍需等待,且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仍需提升。对于追求智能化体验的用户,SU7 Max/Pro 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但需注意功能局限性并保持驾驶注意力。未来随着 V2X 和硬件升级,小米有望进一步缩小与头部品牌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