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用户画像:年轻、高收入、科技爱好者
- 核心群体特征
- 年龄与家庭结构:81% 的用户为 90 后,平均年龄 31 岁,未婚或已婚无孩者占比 63%,家庭年收入高达 43.5 万元,与岚图梦想家等高端 MPV 用户持平。这一群体经济实力较强,且背后可能有家庭支持。
- 职业与地域:互联网 / 科技行业从业者、自由职业者及创业者占比较高,集中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占比超 70%。他们对智能科技接受度高,注重产品性价比与创新性。
- 生态用户属性:80% 的锁单用户是 “米粉”,64% 拥有 10 个以上米家生态产品,使用小米手机的比例为 67%,但苹果用户也占 47%。这表明小米汽车不仅吸引忠实粉丝,还通过开放 CarPlay 等功能拓展非小米手机用户。
- 消费行为与价值观
- 品牌忠诚度:67% 的用户表示,若小米 SU7 非小米出品则不会购买,主要因看好小米公司、雷军的个人魅力及生态互联优势。
- 科技与性价比导向:年轻用户注重外观设计、生态互联和品牌,而高端用户(如 SU7 Ultra 购买者)更追求性能与豪华体验,家庭年收入可达 50 万元以上。
- 社交传播属性:用户乐于在社群中分享使用体验,参与产品内测,并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对品牌的认可,形成 “科技普惠价值观的实践者” 群体。
二、市场表现:销量亮眼,订单积压严重
- 销量与交付
- 2025 年一季度交付 75884 台,其中 SU7 占 72627 台,上周交付 7160 台,位列新势力第三。
- 订单积压显著,标准版交付周期长达 328-350 天,Pro 版 315-336 天,Max 版 294-315 天。
- 竞品影响
- 若不选择小米 SU7,20% 的用户会转向特斯拉 Model 3/Y,10% 选择极氪 001,9% 选择极氪 007,8% 选择蔚来 ET5(T)。这显示小米对特斯拉、极氪等品牌形成直接冲击。
三、产品体验:生态整合与性能优势并存
- 核心卖点
- 生态互联:HyperOS 系统支持 “人 - 车 - 家” 无缝联动,可控制 200 + 米家设备(如离家自动关灯、行车数据反哺家庭安防),但仅 28% 用户认为生态互联直接影响购车决策,41% 视为加分项。
- 性能与设计:SU7 Ultra 搭载三电机四驱系统,零百加速 2.16 秒,配备碳陶瓷刹车、空气动力学套件,续航里程在同级别中领先。外观设计上,75% 用户认为不构成抄袭,34% 认可与保时捷 Taycan 的相似度。
- 用户反馈
- 正面评价:动力强劲、操控稳定、智能驾驶体验好(如 L4 级自动驾驶的雨雾天气变道成功率提升 23%)、车机系统流畅。
- 争议点:
- 自动驾驶可靠性:安徽高速事故中,智驾系统提醒接管后仅 2 秒即发生碰撞,AEB 功能未触发,引发对系统响应速度和安全性的质疑。
- 售后服务覆盖不足:部分用户反映售后网点少,维修需长途奔波,代步车服务仅限高端车型。
- 电池安全:湛江事故中车辆起火,小米解释为电动车电池引燃,但未完全消除用户疑虑。
四、争议与挑战:事故影响与信任重建
- 事故引发的信任危机
- 2025 年 3 月至 4 月,小米 SU7 连续发生两起严重事故,导致 5 人死亡,引发公众对智能驾驶系统(如 AEB 功能)和电池安全的质疑。事故后,小米港股单日市值蒸发超 700 亿港元,投资者信心受挫。
- 部分用户对售后服务响应速度和透明度不满,如事故后家属仅通过客服渠道获模板回复,缺乏直接对接。
- 用户态度分化
- 支持者:80% 的锁单用户仍坚定选择小米,认为事故是个别案例,信任品牌的长期发展。部分车主在事故后复购,认可车辆被动安全性能(如坠崖事故中乘员舱框架完整)。
- 观望者:潜在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系统的可靠性和品牌危机处理能力持谨慎态度,二手平台出现大量转单。
五、售后服务:政策完善与实际体验的差距
- 质保与服务网络
- 整车质保 5 年 / 10 万公里,关键零部件 8 年 / 16 万公里,支持道路救援、上门服务及电池回收。
- 服务网络覆盖全国 29 城,但三四线城市网点不足,部分用户反映维修需等待半个月以上。
- 用户投诉与建议
- 主要投诉集中在订金不退、销售承诺未兑现、充电桩降价未补偿等问题。
- 部分用户认可售后响应速度(如 24 小时客服、紧急救援),但对复杂问题处理能力和服务态度提出批评。
六、未来展望:技术迭代与用户信任修复
- 技术升级
- 计划通过 OTA 升级提升 AEB 功能至 135km/h 刹停,优化自动驾驶系统的接管率和复杂场景处理能力。
- 加强电池安全技术,如 CTB 电芯倒置技术,提升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性。
- 品牌策略
- 强化用户教育,明确智能驾驶系统的责任边界,避免过度宣传导致用户误判。
- 加速售后网络建设,提升服务响应速度和透明度,通过透明化沟通重建信任。
总结
小米汽车用户以年轻中产、科技爱好者及小米生态深度用户为主,他们追求高性价比、智能科技与品牌认同。尽管面临事故争议和售后服务挑战,小米凭借生态整合、性能优势及快速迭代能力,仍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未来,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用户安全信任,将是其持续发展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