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下一代汽车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7 10:31:19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下一代汽车
小米汽车在 2025 年的新车布局已全面展开,多款车型覆盖高性能轿车、纯电 SUV 和增程式 SUV 市场,展现出技术突破与市场策略的双重野心。以下是小米下一代汽车的核心信息:

一、旗舰性能标杆:小米 SU7 Ultra


  • 定位与性能:作为小米 SU7 的赛道版车型,SU7 Ultra 已在 2025 年一季度上市。其搭载 “前 1 后 2” 三电机系统,总功率达 1138kW(约 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仅需 1.98 秒,极速 350km/h,刷新纽北四门车型圈速记录(6 分 46 秒 874)。
  • 技术亮点
    • 轻量化与操控:全车 17 处碳纤维轻量化设计(如碳纤维车顶),整备质量 2360kg;配备碳陶瓷制动盘、阿基波罗制动卡钳(前六后四)、倍耐力 P ZERO 轮胎(前 265/35 R21,后 305/30 R21),支持 Bilstein EVO T1 绞牙避震(10 段调节)。
    • 空气动力学:碳纤维扰流板提供 285kg 下压力,尾部主动扩散器支持 0-16 度自适应调节,风阻系数低至 0.195Cd。
    • 续航与充电:搭载 93.7kWh 电池,CLTC 续航 620km,支持 5.2C 超快充(11 分钟充至 80%)。

  • 价格:预售价 81.49 万元,限量发售,主打高端性能市场。

二、首款 SUV:小米 YU7(御 7)


  • 定位与设计:中型纯电轿跑 SUV,预计 2025 年 6-7 月上市。车长 4999mm,轴距 3000mm,采用低趴运动造型,配备激光雷达和隐藏式门把手,后尾窗上方设尾翼,提供五座布局。
  • 动力与续航
    • 后驱版:单电机 235kW,磷酸铁锂电池(96.3kWh),CLTC 续航 760km。
    • 四驱版:双电机综合功率 691 马力(前感应异步电机 220kW,后永磁同步电机 288kW),三元锂电池(101.7kWh),CLTC 续航 820km。

  • 智能配置
    • HyperOS 系统:接入 VLM 视觉语言大模型,支持施工区域、积水路段等复杂环境识别与语音提示;城市领航辅助优化行人轨迹预测、路口车道选择逻辑。
    • 充电生态:整合蔚来、小鹏等充电网络,充电地图支持动态筛选(空闲状态、免费停车等)。

  • 价格预测:起售价 22.59 万元,高配版或接近 30 万元,主打家庭用户与科技爱好者。

三、增程式 SUV:小米 “昆仑”


  • 定位与技术:内部代号 “昆仑”,计划 2026 年上市,定位中大型增程式 SUV,六座布局,轴距 3100mm,配备后轮转向系统。增程器采用体积优化技术,纯电续航或达 400km,综合续航超 1000km。
  • 市场策略:起售价预计 15 万元左右,主打性价比,目标竞争对手为理想 L7、问界 M5 等车型,满足家庭用户对长续航与大空间的需求。

四、技术升级与供应链布局


  1. 智能驾驶
    • HyperOS 1.5.5: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HAD)功能升级,支持车位到车位的无缝衔接,通行效率提升 30%,拟人化驾驶减少急加速 / 急刹车现象。
    • 硬件配置:YU7 搭载 4 颗 128 线激光雷达、8 颗 800 万像素摄像头,算力 1024TOPS,城市 NOA 功能覆盖全国 45 个城市。

  2. 电池安全
    • CTB 一体化技术:14 层物理防护(3 层顶部支撑、3 层侧碰防护、8 层底部防护),电芯倒置设计可快速释放能量,通过全球最严苛热失效测试。
    • 新专利:绝缘组件专利(CN222637617U)隔离电池壳体与电芯,提升安全性。

  3. 产能与供应链
    • 工厂建设:北京二期工厂 2025 年 7 月投产,武汉基地规划中,2025 年产能目标 35 万辆。
    • 供应商:电池采用宁德时代(三元锂)与弗迪(磷酸铁锂)混装;电机由苏州汇川、联合汽车电子提供,SU7 Ultra 部分电机自研。


五、市场策略与竞争挑战


  • 销量目标:2025 年目标 35 万辆,SU7 Ultra 占比超 50%,推动汽车业务收入达 750-1250 亿元。
  • 价格策略:覆盖 15 万 - 80 万元市场,通过 “高低配混装” 平衡成本与性能,如 SU7 标准版随机搭载弗迪 / 宁德时代电池。
  • 竞争应对:面对特斯拉 Model Y 改款(CLTC 续航 719km)和 FSD 入华,小米加速智能驾驶数据积累,计划 2025 年实现端到端智驾功能落地。

六、用户关注与潜在风险


  • 电池争议:SU7 事故车电池供应商存疑,小米回应称标准版随机混装弗迪 / 宁德时代电池,Pro/Max 版仅用宁德时代电池,后续将加强供应链透明度。
  • 产能瓶颈:YU7 上市初期或受限于工厂进度,小米计划通过武汉基地扩建缓解压力。

总结


小米下一代汽车以 “技术普惠” 为核心,通过 SU7 Ultra 树立性能标杆,YU7 拓展 SUV 市场,增程 SUV “昆仑” 下沉家庭用户,同时在智能驾驶、电池安全等领域持续投入。2025 年将是小米汽车产能释放与技术落地的关键年,其能否在特斯拉、华为等巨头竞争中突围,值得持续关注。
小米下一代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