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心车型轴距信息
- 小米 SU7 系列
- 标准版 / Pro 版 / Max 版:车身尺寸为 4997mm×1963mm×1440-1455mm,轴距均为3000mm。这一设计使其在 C 级轿车中具备宽敞的内部空间,尤其是后排腿部空间表现优异。
- SU7 Ultra:作为高性能版本,车身尺寸增至 5070mm×1970mm×1465mm,但轴距仍保持3000mm,确保了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
- 小米 YU7(SUV 车型)
- 2024 年底申报的 SUV 车型 YU7 轴距同样为3000mm,车身尺寸为 4999mm×1996mm×1600mm,定位中型 SUV,延续了小米汽车在轴距上的统一标准。
二、轴距设计的技术意义
- 空间与舒适性
3000mm 的轴距为小米 SU7 带来了接近行政级轿车的内部空间。以后排为例,乘客腿部空间可达 900mm 以上,配合 1963mm 的车宽,可轻松容纳三人乘坐,同时后备箱容积达到 517L(常规状态),满足家庭出行需求。
- 操控与稳定性
- 低风阻设计:SU7 的轴距与车身长度比例(约 0.6)优化了车辆的空气动力学表现,风阻系数低至 0.195Cd,提升了续航能力(CLTC 工况下续航最高 830km)。
- 底盘调校:长轴距配合小米自研的智能底盘系统,有效抑制了高速行驶时的车身俯仰,提升了操控稳定性。例如,SU7 Max 版在 100-0km/h 制动距离仅为 33.3 米,优于同级别竞品。
- 电池布局
3000mm 的轴距为电池组提供了充足的布置空间。SU7 采用碳化硅 871V 高压平台,搭载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Max 版)或磷酸铁锂电池(标准版 / Pro 版),电池组厚度控制在 110mm 以内,既保证了续航,又降低了车辆重心。
三、市场定位与竞品对比
- 竞品对标:小米 SU7 的 3000mm 轴距与特斯拉 Model 3(2875mm)、比亚迪汉 EV(2920mm)等车型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接近蔚来 ET5(2888mm)和小鹏 P7(2998mm)的水平,进一步强化了其在智能电动轿车市场的竞争力。
- 用户需求:长轴距设计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对 “大空间” 的偏好,同时为小米汽车的生态科技功能(如 56 英寸 HUD、后排娱乐屏)提供了硬件基础。
四、数据验证与官方信息
- 权威来源:工信部申报信息、小米官网参数页面、汽车之家等媒体评测均确认了 3000mm 轴距的准确性。
- 用户案例:2025 年 2 月,小米 SU7 在冬季高速测试中,3000mm 轴距配合智能四驱系统,在 - 10℃环境下仍保持了稳定的续航表现(1310 公里长途测试)。
总结
小米汽车的轴距设计以3000mm为核心标准,覆盖了轿车和 SUV 车型,这一参数不仅提升了空间和舒适性,还为智能驾驶、高压平台等技术提供了物理支撑。对于关注空间、续航和科技配置的消费者而言,小米 SU7 系列的轴距表现具备显著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