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心业务与产品矩阵
1. 首款车型 SU7 系列:技术突破与市场表现
- 技术亮点:小米 SU7 作为首款量产车型,搭载多项创新技术。其智能驾驶系统采用 NVIDIA DRIVE Orin 算力平台(508TOPS),配备 1 颗激光雷达、11 颗高清摄像头、3 颗毫米波雷达及 12 颗超声波雷达,实现变焦 BEV 感知、端到端大模型等功能,支持全国无区域限制的城市 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动力方面,SU7 Ultra 版采用三电机全轮驱动系统,最大功率达 1548 马力,零百加速 2.36 秒,续航里程超 800 公里(CLTC 工况)。
- 市场表现:2024 年 3 月 28 日正式发布后,SU7 迅速成为现象级产品。截至 2025 年 3 月,累计锁单量超 24.8 万辆,交付量突破 20 万辆,单周最高交付 7160 台,稳居新势力轿车销量前三。2024 年全年交付 13.69 万辆,收入 321 亿元,但因研发投入巨大,全年净亏损 62 亿元,单车亏损约 4.53 万元。
2. 第二款车型 YU7:SUV 市场布局
- 产品定位:小米 YU7 是首款纯电动 SUV,定位中高端市场,预计 2025 年 6-7 月上市。车身尺寸 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搭载双电机系统(综合功率 691 马力),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续航里程超 700 公里(CLTC 工况)。
- 设计与配置:延续小米 SU7 的极简设计语言,配备隐藏式门把手、电动尾翼及五幅式轮毂,内饰采用环形投影屏和全新方向盘,支持智能座舱与高阶辅助驾驶功能。
二、技术研发与供应链管理
1. 自动驾驶技术
- 全栈自研:小米汽车自动驾驶团队超 1000 人,累计申请专利超 700 项,涵盖传感器融合、高精地图、决策规划等领域。其端到端大模型技术可直接从图像输入生成行驶轨迹,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提升复杂天气下的感知精度。
- 赛道技术下放:在德国慕尼黑设立研发中心,吸纳宝马、法拉利等车企的赛道专家,推动 SU7 Ultra 纽北限量版研发,目标将赛道技术(如底盘调校、空气动力学)应用于量产车型。
2. 供应链与合作伙伴
- 电池供应: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弗迪电池)建立双供应商体系,SU7 标准版随机搭载两家的磷酸铁锂电池,Pro 版和 Max 版采用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
- 核心零部件:激光雷达由禾赛科技供应,芯片采用高通 8295 座舱平台,电机与博世、联合电子合作。
三、市场战略与竞争格局
1. 国内市场
- 渠道建设: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汽车在中国 65 城设有 235 家门店、127 家服务网点,覆盖 75 城,计划年底前扩展至 300 家门店。
- 用户运营:通过小米生态链(如米家 APP、智能穿戴设备)提升用户粘性,推出 “安全分 Beta” 系统,实时评估驾驶安全风险。
2. 国际拓展
- 欧洲布局:在慕尼黑设立研发中心,聚焦性能调校与赛道技术,并启动西班牙、德国、法国的市场调研,计划 2030 年前进入欧洲市场。
- 品牌高端化:SU7 Ultra 以 81.49 万元的售价冲击豪华电动车市场,对标保时捷 Taycan,通过赛道成绩(如纽北圈速)强化品牌性能标签。
3. 竞争挑战
- 新势力竞争:2024 年市场份额约 2%,落后于特斯拉(20%)和理想、蔚来、小鹏(合计 10%)。2025 年面临特斯拉经济型电动车、蔚来萤火虫品牌的竞争。
- 盈利压力:2024 年汽车业务毛利率 18.5%,计划 2025 年提升至 20-25%,通过规模效应(年交付 35 万辆)和技术降本改善盈利。
四、争议与应对
1. 售后服务短板
- 用户投诉:2024 年车质网受理 SU7 服务问题投诉 21 宗,集中在网点不足、配件等待时间长。例如,成都车主反映维修需跨城,黑猫投诉平台 “售后难” 占比 37%。
- 改进措施:加速服务网络建设,2024 年底覆盖 69 城,2025 年 3 月增至 75 城;与途虎养车合作开放第三方维修网点,推出 “无忧服务包”(含免费救援、取送车等权益)。
2. 电池安全争议
- 事故处理:2025 年 3 月 SU7 事故中,宁德时代否认供应涉事车辆电池,小米回应采用双供应商随机安装,未配备电芯倒置技术的标准版电池安全性引发质疑。雷军承诺配合调查,并升级电池管理系统。
五、未来规划
- 产能提升:北京亦庄工厂二期 2025 年 6 月竣工,总产能达 30 万辆 / 年,支持 35 万辆交付目标。
- 技术迭代:2025 年推出 SU7 Ultra 纽北限量版,搭载赛道专用零部件;2026 年发布第二代平台车型,支持更高阶自动驾驶。
- 生态融合:深化小米澎湃 OS 与车载系统的协同,实现手机、汽车、智能家居的无缝互联,计划 2027 年推出 “小米出行生态” 平台。
小米汽车以 “技术普惠” 为理念,凭借互联网基因与供应链整合能力,正快速融入全球智能电动车竞争。尽管面临售后、盈利等挑战,但其产品力与品牌影响力已使其成为新势力中的重要玩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