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与小米汽车(Xiaomi Auto)相关的股票及产业链分析,结合 2025 年最新动态和供应链布局,覆盖核心零部件、智能驾驶、电池材料及合作车企等关键领域:
一、小米集团(01810.HK/ADR)
- 核心逻辑:作为小米汽车的母公司,其股价直接反映汽车业务的战略布局与市场表现。2025 年小米汽车交付目标提升至 35 万台,叠加 SU7 Ultra 等高端车型上市,预计带动毛利率提升至 20% 以上。
- 关键数据: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集团港股总市值约 1.15 万亿港元,ADR 在美股市场表现活跃,2024 年 SU7 上市后股价曾单日暴涨 12%。
二、核心零部件与智能化供应商
1. 动力系统
- 汇川技术(300124.SZ):为小米汽车提供电驱动系统(电机、电控),子公司汇川联合动力深度参与 SU7 Max/Pro 等高性能车型,技术覆盖 800V 高压平台。
- 联合电子:供应驱动电机控制器,与汇川技术形成双供应商体系,保障产能稳定。
2. 智能底盘
- 凯众股份(603037.SH):独家供应底盘悬架减震元件,市场份额超 30%,并与小米同步开发线控制动技术,适配智能驾驶需求。
- 拓普集团(601689.SH):提供空气悬挂及底盘结构件,2025 年配套量预计达 20 万套,技术壁垒显著。
3. 内饰与车身
- 华域汽车(600741.SH):供应内饰件、传动轴、制动卡钳等,覆盖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车企,规模化生产能力突出。
- 常熟汽饰(603035.SH):为小米汽车提供内饰件总成,客户包括奔驰、宝马,工艺精度领先。
三、电池与材料供应商
1. 电池核心企业
- 宁德时代(300750.SZ):独家供应 SU7 Ultra 的麒麟三元锂电池,支持 5.2C 超快充技术,全球市占率超 30%。
- 比亚迪(002594.SZ):为小米 SU7 标准版提供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优势显著,2025 年电池需求随小米销量增长将持续放量。
2. 材料环节
- 贝特瑞(835185.BJ):全球锂电负极材料龙头,硅碳负极技术适配小米高端车型快充需求,海外市场拓展加速。
- 银邦股份(300337.SZ):供应水冷板,用于电池热管理系统,技术壁垒高,毛利率超 25%。
四、智能驾驶与检测服务
1. 自动驾驶
- 光庭信息(301221.SZ):为小米汽车提供自动驾驶测试服务及全域全栈解决方案,通过 ASPICE CL3 认证,技术适配高阶智驾需求。
- 四维图新(002405.SZ):高精度地图服务商,间接支持小米汽车导航系统,与华为、百度等协同开发。
2. 检测认证
- 中机认检(301508.SZ):国内少数具备汽车检测与认证一体化能力的机构,服务小米汽车设计验证环节,业务壁垒高。
五、合作车企与生态链企业
1. 代工与合作车企
- 北汽蓝谷(600733.SH):传闻与小米探讨代工合作,旗下极狐品牌与小米在智能驾驶技术上有协同,但需关注产能落地进展。
- 长城汽车(601633.SH):与小米合作开发智能座舱,WEY 品牌车型搭载小米生态系统,潜在订单弹性较大。
2. 生态链延伸
- 富特科技:小米汽车 “优秀质量奖” 得主,首批入驻供应链,提供电驱动系统部件。
- 卡倍亿(300863.SZ):汽车线缆供应商,产品应用于小米 SU7,深度绑定新能源汽车电子化趋势。
六、政策与市场趋势
- 政策驱动:2025 年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政策落地,叠加小米汽车产能释放,产业链规模或超千亿元。报废补贴扩围(国四标准燃油车纳入)预计拉动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 15%-20%。
- 技术升级:小米 SU7 Ultra 搭载的 800V 高压平台、碳化硅模块等技术,推动供应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相关零部件企业盈利改善确定性高。
风险提示
- 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行业产能过剩风险上升,小米需在价格战中保持毛利率稳定。
- 供应链波动:电池、芯片等核心部件供应受全球产能影响,可能出现交付延迟。
- 政策不确定性: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关税谈判结果、国内补贴退坡节奏可能影响市场预期。
总结与投资建议
- 核心标的:汇川技术(动力系统)、比亚迪(电池)、** 凯众股份(智能底盘)** 兼具技术壁垒与订单弹性。
- 高成长细分:贝特瑞(材料)、** 中机认检(检测)** 受益于快充技术普及与行业扩容。
- 长期布局:关注小米生态链企业(如富特科技)及政策催化下的北汽蓝谷等合作车企。
建议结合小米汽车量产进度、技术合作动态及行业政策,动态评估供应链企业业绩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