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su7功能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7 10:10:05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 SU7 作为小米集团首款纯电动轿车,集成了高性能、智能驾驶、生态互联等核心功能,以下从六大维度详细解析:

一、性能与动力系统


  • 动力参数
    • 标准版(后驱):搭载 220kW 单电机,CLTC 续航 700km,零百加速 5.28 秒,最高时速 210km/h。
    • Pro 版(后驱):220kW 单电机,CLTC 续航 830km,零百加速 5.28 秒。
    • Max 版(四驱):前 220kW + 后 275kW 双电机,综合功率 495kW,CLTC 续航 800km,零百加速 2.78 秒,最高时速 265km/h。

  • 电池与充电
    • 标准版 / Pro 版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弗迪 / 宁德时代),Max 版为三元锂电池(宁德时代)。
    • 支持 800V 高压平台,15 分钟补能 510km(Max 版),兼容第三方超充桩,充电地图覆盖 102 万根充电桩。


二、智能驾驶与安全


  • Xiaomi Pilot 系统
    • 基础功能:全速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泊车、遥控泊车。
    • 高阶功能(Pro/Max 版):高速 NOA(全国可用)、城市 NOA(覆盖北京、上海等十城)、端到端代客泊车(支持跨楼层记忆)。
    • 硬件配置:Max 版配备双 Orin-X 芯片(508TOPS 算力)、1 颗激光雷达、11 颗摄像头、12 颗超声波雷达。

  • 安全升级
    • 2025 年 4 月 OTA 优化能量管理和充电体验,提升驾驶安全性。
    • 车身采用高强度钢铝混合结构,坠崖事故中乘员舱保持完整,验证被动安全性能。


三、智能座舱与生态互联


  • 硬件配置
    • 16.1 英寸 3K 中控屏 + 56 英寸 HUD(Max 版),搭载骁龙 8295 芯片,支持五屏联动(含后排小米 Pad)。
    • 25 扬声器音响系统(含超重低音和天空扬声器),支持杜比全景声。

  • 软件功能
    • 小米澎湃 OS:与手机无缝互联,支持 “一键 PIN 应用” 和车家互联(控制智能家居、家庭摄像头)。
    • 语音交互:定制小爱同学,支持五音区精准识别,可控制车窗、导航、音乐等。

  • 生态场景
    • 地理围栏:进小区自动激活回家模式,联动灯光、空调。
    • 手机互联:无线 Apple CarPlay、NFC 卡片钥匙、小米妙播音乐流转。


四、设计与舒适性


  • 外观设计
    • 风阻系数 0.195Cd,水滴形大灯(13 像素矩阵式 ADB)、渐层式光环尾灯(360 颗超红光 LED)。
    • 10 种配色(如海湾蓝、霞光紫),车身尺寸 4997×1963×1455mm,轴距 3000mm。

  • 内饰配置
    • Nappa 真皮座椅(5 种配色),支持通风 / 加热 / 按摩,主驾黄金坐姿设计。
    • 32 处收纳空间,含磁吸手机支架、隐藏挂钩、前备厢 105L + 后备厢 517L。

  • 细节优化
    • 三银镀膜前挡风玻璃(隔绝 99.5% 紫外线),双层镀银天幕(隔绝 99.9% 紫外线)。
    • 哨兵模式:App 远程查看车辆周边,夜间 10 小时耗电 1.2-2.5kWh。


五、用户反馈与市场表现


  • 用户评价
    • 优点:外观设计吸睛、智能驾驶体验流畅、生态互联便捷。
    • 不足:座椅颈部支撑不足、氛围灯亮度偏低、哨兵模式续航消耗较快。

  • 市场数据
    • 2024 年 3 月上市,27 分钟大定破 5 万台,截至 2025 年 3 月累计销售超 32 万辆。
    • 2025 年 2 月推出 SU7 Ultra(售价 52.99 万元),上市 3 天锁单超 1 万台。


六、充电与售后服务


  • 充电网络
    • 自建 600kW 超级充电站(北京、上海、杭州),接入蔚来、小鹏、理想等品牌超 2.9 万根充电桩。
    • 家用充电桩支持 7kW/11kW,IP55 防护,一键开盖即插即充。

  • 售后政策
    • 整车质保五年或 10 万公里,电池组质保八年或 16 万公里。
    • 支持 OTA 升级,2025 年 4 月 SU7 Ultra 优化超充体验,普通版同步更新功能。


总结


小米 SU7 以 “C 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 定位,融合了澎湃动力、高阶智驾、小米生态互联及精致设计,21.59 万元起售价极具竞争力。其核心优势在于深度整合小米生态、持续 OTA 升级能力及扎实的安全性能,适合追求科技体验与性价比的用户。然而,智能驾驶的成熟度(如施工路段识别)仍需提升,建议用户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