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供应链体系涵盖了电池、电机、智能驾驶、电子部件、生产制造等多个核心领域,合作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博世、高通等国际巨头,以及汇川技术、禾赛科技等国内领先企业。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详细梳理:
一、电池与动力系统
- 宁德时代
- 核心角色: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为小米 SU7 提供三元锂电池(如 101kWh 麒麟电池)和磷酸铁锂神行电池,支持长续航和快速充电(20 分钟充至 80%)。
- 技术亮点:与小米合作开发 “超电子通路技术”,提升电芯输出功率,助力小米 SU7 刷新纽伯格林北环赛道四门电动车最快圈速记录。
- 比亚迪(弗迪电池)
- 供应范围:为小米 SU7 标准版提供磷酸铁锂刀片电池,体积利用率提升 50%,兼顾安全性与成本优势。
- 双供应商策略:2024 年 6 月后,小米 SU7 标准版采用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双电池供应体系,随机安装以保障产能。
- 中创新航
- 参与环节:作为一级电池供应商,提供动力电池系统,适配小米 SU7 的不同车型版本。
二、电机与电控系统
- 汇川技术
- 核心合作:控股子公司苏州汇川联合动力为小米 SU7 提供驱动电机,包括 V6s 电机(21000 转),联合研发高性能电驱系统。
- 技术突破:V6s 电机功率密度达 6.78kW/kg,支持小米 SU7 Max 四驱版实现 2.78 秒的 0-100km/h 加速。
- 联合汽车电子(博世参股)
- 产品覆盖:供应后驱版 V6 电机(220kW),适配小米 SU7 标准版,峰值扭矩 400N・m。
- 方正电机
- 官方确认:通过工信部目录公示,为小米 SU7 后驱版提供 210kW 永磁同步电机,采用扁线油冷技术,适配 800V 高压平台,已交付 10 万台。
- 小米自研电机
- 技术储备:下一代 V8s 电机(27000 转,碳化硅电控)计划 2025 年量产,采用双向全油冷散热和阶梯式硅钢转子设计。
三、智能驾驶与座舱
- 禾赛科技
- 激光雷达:为小米 SU7 Pro/Max 提供 AT128 超高清远距激光雷达,集成 128 个 VCSEL 激光器,探测距离 200 米,支持全场景辅助驾驶。
- 高通
- 智能座舱:骁龙 8295 芯片(5nm 工艺)赋能小米 SU7 的智能座舱,支持多屏交互、语音助手及 OTA 升级。
- 合作深化:与三星、小米探讨车联网与自动驾驶芯片的协同,可能引入高通 SA8620P 高阶智驾方案。
- 英伟达
- 算力支持:SU7 搭载两颗 NVIDIA Orin 芯片,提供 508TOPS 算力,支撑城市 NOA 和停车场代客泊车功能。
- 舜宇光学与欧菲光
- 摄像头供应:舜宇提供 ADAS 前视、侧视摄像头,欧菲光供应环视和 DMS 摄像头,CMOS 传感器来自豪威科技和安森美。
四、底盘与零部件
- 博世
- 制动系统:提供 ESP10 电子稳定程序和 DPB 全解耦制动系统,响应速度提升 30%。
- 安全气囊:AB12.1 控制器集成于小米 SU7,增强被动安全性能。
- 大陆集团
- 传感器与驻车系统:前轴双活塞制动系统和后轴电子驻车系统,提升操控稳定性。
- 拓普集团
- 空气悬架:联合开发闭式空气弹簧系统,支持智能底盘调节,适配小米 SU7 Max 版。
- 米其林与倍耐力
- 轮胎供应:米其林 Pilot Sport EV(20 英寸)和倍耐力 P ZERO(21 英寸)轮胎,定制配方提升抓地力与静音效果。
五、生产与充电生态
- 北汽集团
- 代工合作:作为生产合作伙伴,负责小米 SU7 的整车制造,依托成熟产线保障品质与产能(年产能 30 万辆)。
- 科大智能
- 充电系统:作为小米家充唯一供应商,推出 “星河” 系列充电桩,支持蓝牙无感启动、APP 远程控制及 IP55 级防水。
六、其他关键供应商
- 蓝思科技:供应中控屏、仪表盘玻璃,采用超瓷晶玻璃提升抗摔性。
- 华域汽车:提供车身结构件、车灯及空调压缩机,覆盖 70% 以上零部件。
- 舍弗勒:轮毂轴承应用 “端面花键” 专利,简化装配流程并增强动力传输。
- 银轮股份:热管理系统供应商,适配小米 SU7 的 800V 高压平台。
七、潜在合作与未来布局
- 三星与高通:三星可能提供 OLED 屏幕、存储芯片及电池技术,高通则深化车联网与自动驾驶芯片合作,形成 “半导体 - 通信 - 生态” 协同。
- 自研技术:小米在电机、自动驾驶算法(端到端大模型)及碳化硅电控等领域持续投入,计划 2025 年推出 V8s 电机和城市 NOA 功能。
总结
小米汽车的供应链策略呈现 “全球巨头 + 本土龙头 + 自研创新” 的特点,通过多供应商体系降低风险,同时在核心技术(如电机、电池、智驾)上强化自主研发。这一布局不仅保障了产品竞争力,也为其全球化扩张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