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小米汽车的上市状态与关联股票
- 小米集团的核心地位
小米汽车是小米集团(Xiaomi Group)的全资子公司,其研发、生产和销售均由小米集团统一管理。因此,小米汽车的业绩直接影响小米集团的财务表现,投资者可通过持有小米集团股票间接参与其汽车业务的发展。
- 股票代码:01810.HK(港股通标的,内地投资者可通过 A 股券商账户购买)。
- 业务覆盖:小米集团的主营业务包括智能手机、IoT 设备、互联网服务及汽车制造,其中汽车业务是其战略级增长点。
- 小米汽车的独立 IPO 可能性
尽管市场曾多次猜测小米汽车可能单独上市,但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集团尚未公布相关计划。根据行业分析,小米汽车若选择独立 IPO,可能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产能与销量达标:目前小米汽车首款车型 SU7 已实现月销破万,第二款车型 YU7 计划于 2025 年 6-7 月上市,产能爬坡是关键。
- 盈利模式成熟:新能源汽车行业普遍面临高研发投入和低利润率问题,小米汽车需证明其 “硬件 + 软件 + 生态” 的盈利模式可持续。
- 市场环境支持: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激烈,若 IPO 时市场估值较低,小米可能选择暂缓上市。
二、投资小米汽车的其他途径
- 供应链企业
小米汽车的产业链涉及多家上市公司,可通过投资其核心供应商间接参与。例如:
- 动力电池: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002594.SZ)。
- 电驱动系统:汇川技术(300124.SZ)。
- 智能座舱:华阳集团(002906.SZ)、德赛西威(002920.SZ)。
- 热管理系统:银轮股份(002126.SZ)、奥特佳(002239.SZ)。
注:供应链企业的业绩受小米汽车销量影响,但风险分散性更高。
- 关联投资标的
小米集团通过产业基金投资了多家汽车产业链公司,例如:
- 易弗明(新材料企业,小米产投持股 10%):专注于高性能汽车材料研发,降低车身制造成本。
- 禾赛科技(激光雷达企业):为小米汽车提供自动驾驶传感器。
注:此类标的多为非上市公司,普通投资者较难直接参与。
三、风险与机遇分析
- 核心机遇
- 品牌与生态协同:小米在智能手机和 IoT 领域的用户基础(全球 MIUI 月活超 6 亿)可为汽车业务导流,例如通过手机 - 车机互联提升用户体验。
- 性价比优势:小米 SU7 起售价 21.59 万元,主打 “高配低价” 策略,对标特斯拉 Model 3 和比亚迪汉。
- 技术储备:小米在快充(800V 高压平台)、智能驾驶(双 Orin-X 芯片)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已进入量产阶段。
- 主要风险
- 行业竞争加剧: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超 35%,特斯拉、比亚迪、华为等巨头持续降价,小米需应对价格战压力。
- 供应链波动:芯片(如英伟达 Thor)、电池原材料(锂、钴)价格波动可能影响成本控制。
- 政策不确定性: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欧洲碳关税等政策可能增加出口难度。
四、操作建议
- 长期投资者
若看好小米汽车的长期发展,可考虑逢低布局小米集团股票(01810.HK),并关注其汽车业务在财报中的披露(如营收占比、研发投入)。
参考指标:小米集团 2024 年 Q4 汽车业务收入占比约 15%,预计 2025 年提升至 25% 以上。
- 短期交易者
可关注小米汽车的重大事件(如新车发布、产能爬坡、政策利好),结合技术面分析进行波段操作。
近期催化剂:2025 年上海车展(4 月 25 日)小米 SU7 Ultra 亮相、YU7 上市前的订单数据。
- 风险规避
避免盲目追高,尤其是在小米汽车尚未盈利的阶段(2024 年 Q4 汽车业务亏损约 12 亿元)。建议通过分散投资(如同时配置供应链企业)降低风险。
五、总结
目前,小米汽车的股票代码尚未独立存在,投资者需通过小米集团(01810.HK)间接参与。若未来小米汽车启动 IPO,可能会在港股或美股上市,届时需关注其招股书披露的估值、股东结构等信息。对于普通投资者,建议优先关注小米集团的基本面和汽车业务进展,同时留意供应链企业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