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市场表现:销量快速增长,跻身中大型轿车头部
- 销量数据
2024 年小米 SU7 累计交付 13.95 万辆,在中大型轿车市场排名第四,超越宝马 5 系等传统豪华车型。2025 年 3 月单月交付量突破 2.9 万辆,第一季度累计交付 7.56 万辆,完成全年 35 万辆目标的 21.61%。若保持当前增速,小米汽车有望提前达成年度目标。
- 市场定位与用户画像
小米 SU7 以 21.59 万 - 29.99 万元的价格区间,主打 “高性价比 + 智能化”,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和传统豪华品牌增换购群体。数据显示,SU7 Ultra 用户中 80%-90% 来自 BBA、保时捷等品牌,女性车主占比近 20% 且持续上升。
- 市场份额与竞争格局
在中大型纯电轿车市场,小米 SU7 凭借运动化设计和生态联动优势,与特斯拉 Model 3、比亚迪汉等车型形成直接竞争。2024 年其市场份额达 9.5%,仅次于奥迪 A6L、奔驰 E 级和比亚迪汉。
二、技术创新:全栈自研与生态整合双轮驱动
- 智能驾驶技术
- 硬件配置:SU7 搭载两颗英伟达 Orin-X 芯片(算力 508TOPS),配备 1 颗激光雷达、11 颗高清摄像头及 3 颗毫米波雷达,支持高速领航、城市 NOA 和代客泊车。
- 算法突破:自研 “变焦 BEV + 超分辨率占用网络” 技术,可精准识别地锁开合状态和连续曲面障碍物,结合道路大模型实现无图导航。
- 实测表现:汽车之家冬测显示,SU7 在 - 15℃寒冷区续航达成率 47.5%,百公里能耗 27.14kWh,充电速度 25 分钟,综合表现优于多数竞品。
- 三电系统与底盘技术
- 电机与电池:SU7 Ultra 搭载双 V8s+V6s 三电机系统,最大功率 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 1.97 秒;CTB 一体化电池体积效率 77.8%,支持 800V 高压快充。
- 智能底盘:预研的全主动悬架可实现 140mm 调节幅度,四电机系统支持原地掉头,线控制动和转向技术提升响应速度 40%。
- 生态联动
小米汽车深度整合米家生态,支持手机无感解锁、智能家居远程控制、车机与平板 / 手表无缝流转等功能,打造 “人车家全生态” 体验。
三、用户反馈:产品力获认可,但售后短板待解
- 正面评价
- 性能与设计:SU7 的轿跑造型、碳纤维套件及赛道级制动系统(前 430mm 碳陶刹车盘)获得用户高度评价,被称为 “中国超跑”。
- 智能化体验:高通 8295 座舱芯片支持多模态交互,语音助手响应速度和准确率优于同级,HUD 显示信息丰富。
- 主要争议
- 质量问题:部分用户反映智能驾驶系统偶发失灵、车机定位不准,甚至出现交付故障车的情况。
- 售后服务:全国仅 33 家服务中心,维修排队时间长、配件价格高,用户体验与销量增长不匹配。
- 交付周期:SU7 Ultra 订单交付周期长达 43 周,基础版也需 34-37 周,产能不足影响用户满意度。
四、供应链管理:扩产与本土化并行
- 产能提升
小米汽车一期工厂年产能 15 万辆,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 8 月投产,总产能将达 30 万辆,以应对订单压力。2024 年 10 月产能利用率已达 160%,冲刺月产 2.4 万辆。
- 供应链策略
- 核心供应商:电池由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提供,电驱系统来自汇川技术和联电科技,芯片依赖英伟达和高通。
- 本土化布局:投资禾赛科技(激光雷达)、芯驰科技(车规芯片)等本土企业,降低对海外供应链的依赖。
五、未来布局:SUV 与增程车型加码
- 新车型规划
- 小米 YU7:定位纯电 SUV,预计 2025 年 6-7 月上市,对标特斯拉 Model Y,搭载 96.3kWh 电池包,续航最高 770km,起售价或下探至 22.59 万元。
- 增程 SUV N3:2026 年推出,配备后轮转向和博世 IPB 2.0 制动系统,主打家用市场。
- 财务与盈利
2024 年小米汽车营收 328 亿元,毛利率 18.5%(高于特斯拉的 17.9%),但全年净亏损 62 亿元,主要因工厂建设和研发投入。若 2025 年交付 35 万辆,营收有望超 820 亿元,2026 年或实现盈亏平衡。
总结:机遇与挑战并存
小米汽车凭借高性价比、智能化和生态整合,在短时间内打开市场,但需解决产能瓶颈、售后服务短板及质量稳定性等问题。未来,随着 SUV 车型上市和增程技术落地,小米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但其能否在竞争白热化的新能源汽车赛道持续领跑,仍需观察技术迭代速度和用户口碑改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