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乘联会及多家权威机构数据,小米汽车 2025 年 1 月销量表现强劲,旗下首款车型小米 SU7 以22,897 辆的成绩稳居国内中大型轿车市场榜首。这一数据不仅延续了其自 2024 年 10 月以来连续四个月交付量破 2 万台的稳定表现,还在春节传统销售淡季中逆势保持增长,环比降幅仅为 11.3%,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市场地位与竞争格局
- 细分市场统治力:在 2025 年第一季度中大型轿车销量排名中,小米 SU7 以75,869 辆的累计销量远超第二名奥迪 A6L(45,148 辆)和第三名奔驰 E 级(33,302 辆),市场份额占比达 26.2%。这一成绩得益于其在智能化、续航能力(CLTC 最高续航 800km)及价格(21.59 万元起)上的综合优势,成功吸引了原本倾向于传统豪华品牌的消费者。
- 新能源市场影响力:小米 SU7 在 1 月新能源轿车销量榜中位列第三,仅次于吉利星愿和五菱宏光 MINIEV。其销量占小米汽车总销量的 100%,成为单一车型支撑品牌销量的典型案例。值得注意的是,小米 SU7 在 25 万 - 30 万元价格区间的市场份额已达 18.7%,直接冲击了特斯拉 Model 3(52,718 辆)和比亚迪汉(13,484 辆)的市场地位。
销量驱动因素
- 产能提升:小米汽车位于北京亦庄的新工厂于 2025 年 6 月全面投产后,年产能将达 30 万辆,有效缓解了此前因供应链紧张导致的交付压力。1 月新增订单量达 41,000 台,平均周订单超 1 万台,显示市场需求仍未完全释放。
- 技术创新:小米 SU7 搭载的 HyperOS 智能座舱系统支持多设备无缝互联,其自研的自动驾驶芯片澎湃智驾 AP1000 实现了城市 NOA 功能,在同级车型中具备差异化竞争力。此外,车辆采用的 800V 高压平台可实现充电 5 分钟续航 200km,解决了用户的补能焦虑。
- 渠道拓展:截至 2025 年 1 月,小米汽车已在全国 64 个城市开设 216 家门店,并计划在 2 月新增 5 家,进一步覆盖三四线城市市场。线下体验店与线上直销的结合,有效提升了品牌曝光度和用户转化率。
行业对比与趋势
- 环比与同比表现:尽管 1 月受春节假期影响,小米 SU7 销量环比下降 11.3%,但同比增幅仍达 45%,远高于新能源汽车行业 26.2% 的平均增速。同期,比亚迪汉 DM-i 销量同比下滑 18%,特斯拉 Model 3 则通过降价策略实现 64.5% 的销量增长。
- 市场渗透率:小米 SU7 在中大型轿车市场的渗透率从 2024 年的 3.2% 提升至 2025 年 1 月的 8.9%,成为推动新能源车型在该细分市场占比突破 35% 的关键力量。专家预测,随着小米 SU7 高性能版和 SU7 Ultra 的上市,其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未来挑战与展望
小米汽车 2025 年的交付目标为 30 万辆,按此计算每月需平均交付 2.5 万辆。目前其产能爬坡速度(1 月实际交付 2.29 万辆)已接近目标,但需应对以下挑战:
- 供应链管理:全球芯片短缺可能影响产能释放,尤其是自动驾驶相关芯片的供应稳定性。
- 竞品冲击:2025 年上海车展期间,小鹏 G7、极氪 9X 等新车型将上市,可能分流部分潜在用户。
- 品牌溢价:尽管小米 SU7 性价比突出,但消费者对其高端化认知仍需时间培养,尤其是在 30 万元以上市场。
总体而言,小米汽车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技术创新和产能提升,已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脚跟。其 1 月销量数据不仅验证了产品竞争力,也为全年目标的达成奠定了基础。随着后续车型的推出和渠道网络的完善,小米有望在 2025 年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