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赔钱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7 09:43:44 浏览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根据小米集团 2024 年财报及最新市场动态,小米汽车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幅度正在快速收窄,且已展现出明确的盈利潜力。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2024 年整体亏损但边际改善显著


  1. 全年亏损数据:2024 年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营收 328 亿元,经调整净亏损 62 亿元,平均每辆车亏损约 4.5 万元。这一亏损主要源于初期研发投入(如三电系统、智能驾驶技术)、工厂建设及供应链布局等重资产投入。
  2. 季度亏损大幅收窄:第四季度亏损降至 7 亿元,仅占全年亏损的 10%,且毛利率从二季度的 15.4% 跃升至 20.4%,超过理想汽车同期的 20.3%。这意味着小米汽车单季度已接近盈亏平衡,且盈利能力在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二、销量增长与规模效应驱动盈利改善


  1. 交付量快速攀升:2024 年累计交付 136,854 辆,其中第四季度交付近 7 万辆,占全年销量的一半,月均交付超 2 万辆。产能从 10 万辆下线仅用 230 天,到 20 万辆下线缩短至 119 天,产能爬坡速度创行业纪录。
  2. 订单储备充足: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汽车周新增订单约 1.9 万辆,交付周期超过 30 周,手握近 20 万辆未交付订单,支撑未来半年销量。随着产能进一步释放(二期工厂扩产),规模效应将持续摊薄成本。

三、供应链与生态协同构筑成本优势


  1. 供应链深度整合:小米复用手机供应链管理经验,零部件通用化率从 38% 提升至 61%,同时通过联合采购(如电池、芯片)压价 12%,单车成本较新势力同级车型低 8%。例如,SU7 标准版 BOM 成本约 18-20 万元,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 生态成本分摊:小米将 AI、软件研发费用(2024 年约 70-80 亿元)分摊至手机、IoT 等业务,汽车智能座舱与手机系统高度通用,减少独立研发投入。此外,72% 的 SU7 车主同时购买小米其他产品,形成 “人车家” 生态协同。

四、未来盈利时间表与战略布局


  1. 盈利拐点临近:雷军及卢伟冰均表示,2025 年第一季度财报有望实现汽车业务扭亏为盈。随着产能提升(目标年交付 35 万辆)和第二款车型 YU7 上市(2025 年 6-7 月),规模效应将进一步放大。
  2. 长期盈利模式清晰:除硬件销售外,小米计划通过 FSD 订阅服务(6 万元买断或 1200 元 / 月)、车载应用商店分成(30% 抽成)及数据增值服务(估值超 20 亿元)构建第二增长曲线,目标将整车毛利率提升至 25%,接近特斯拉水平。

五、行业对比与竞争优势


  1. 盈利效率领先新势力:小米汽车 20.4% 的季度毛利率已超越理想(20.3%)、零跑(8.4%)等品牌,且单车售价(23.44 万元)显著低于理想(28.87 万元),凸显成本控制能力。
  2. 产能与资金周转优势:SU7 交付周期长达 30 周以上,通过定金(Ultra 版 2 万元)即可覆盖生产资金需求,无需大规模外部融资,现金流压力远低于其他新势力。

结论:小米汽车 2024 年虽整体亏损 62 亿元,但第四季度已接近盈亏平衡,且通过销量增长、供应链优化和生态协同,2025 年实现盈利的确定性极高。雷军的 “战略性亏损” 正转化为可持续的竞争力,小米有望成为国内第三家盈利的新势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