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小米集团官方披露及权威媒体报道,2024 年小米汽车全年累计交付量为136,854 辆,超额完成年初设定的 10 万辆目标。这一成绩主要由首款车型小米 SU7 贡献,其凭借智能化配置、高性价比和品牌影响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崛起,成为 2024 年现象级产品。
一、销量表现与市场地位
- 全年交付量与增长趋势
小米 SU7 自 2024 年 3 月 28 日上市后,24 小时订单突破 8.8 万辆,72 小时锁单近 5 万辆。随着产能逐步爬坡,交付量逐月增长:4 月交付 7,058 辆,12 月单月交付量突破 2.5 万辆,全年累计交付量达 13.68 万辆。这一数据在造车新势力中排名第七,但值得注意的是,销量前五的品牌均有多款车型在售,而小米仅靠 SU7 一款车实现这一成绩,凸显其产品竞争力。
- 市场竞争力与行业对比
- 价格与配置优势:小米 SU7 起售价 21.59 万元,顶配版(SU7 Ultra)售价 52.99 万元,覆盖中高端市场。其搭载的激光雷达、800V 碳化硅平台、自研电机等技术,在同价位车型中具有显著优势。
- 销量对比传统车企:2024 年,小米 SU7 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超过通用和福特电动车销量之和(通用 6.94 万辆,福特 0.1 万辆),仅次于特斯拉和大众。
- 细分市场表现:在中大型轿车领域,小米 SU7 以 7.59 万辆的季度销量(2025 年 Q1)断层领先,远超奥迪 A6L(4.51 万辆)和奔驰 E 级(3.33 万辆)。
二、财务与产能情况
- 营收与亏损
2024 年小米汽车业务营收 328 亿元,占集团总营收的 9%,成为第三大业务板块。尽管销量增长迅速,但由于研发投入和产能建设,该业务全年净亏损 62 亿元,平均每辆车亏损约 4.53 万元。不过,随着销量规模扩大,边际成本下降,亏损已呈现收窄趋势(Q3 亏损 7 亿元,环比减少 53%)。
- 产能瓶颈与订单积压
小米汽车初期受限于工厂产能,2024 年实际交付量仅为订单量的约 60%。截至 2025 年 4 月,未交付订单仍超过 15 万辆,部分车型(如 SU7 标准版)交付周期长达 47-50 周(约 328-350 天)。为缓解产能压力,小米汽车工厂二期于 2025 年 3 月投产,预计年产能将提升至 60 万辆。
三、未来展望与挑战
- 2025 年销量目标
小米汽车将 2025 年销量目标从 30 万辆上调至 35 万辆,主要依赖 SU7 产能释放和新车 YU7 的上市。YU7 定位中大型 SUV,起售价 23 万元,预计 6-7 月上市后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 技术投入与全球化布局
小米计划 2025 年研发投入超 300 亿元,重点突破自研整车电子电气架构(EEA)、V8s 电机、大压铸集群等核心技术。同时,小米汽车已在欧洲市场启动交付,2024 年 7 月 SU7 在欧洲单月交付量突破 1 万辆,未来将逐步拓展海外市场。
- 竞争与风险
尽管小米汽车表现亮眼,但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特斯拉 Model 2、比亚迪海狮 07 等新车型将带来直接冲击。此外,产能提升速度、供应链稳定性(如芯片短缺)以及用户对品牌溢价的接受度,仍是其面临的主要挑战。
总结
2024 年小米汽车以 13.68 万辆的销量成绩,成功跻身新能源汽车第一梯队,其首款车型 SU7 的市场表现超出预期,验证了小米 “高端化 + 生态协同” 战略的可行性。随着产能扩张和产品线丰富,2025 年小米汽车有望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但能否实现盈利仍需观察规模效应的落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