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国产化率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7 09:33:28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的国产化率是其供应链战略和技术自主化的核心指标。根据公开信息,小米首款车型 SU7 的国产化率在不同阶段和统计口径下存在差异,但整体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以下是综合多维度信息的详细分析:

一、核心数据与供应链布局


  1. 整体国产化率
    根据程力汽车集团官网 2025 年 1 月的报道,小米 SU7 的国产化率为 82%,而另一来源(下午时光 555)提到 SU7 的国产化率为 72%。这一差异可能源于统计范围的不同:
    • 82% 的口径:可能涵盖零部件原产地、技术授权及部分自主研发的核心系统(如电池、电机)。
    • 72% 的口径:可能仅计算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比例,例如芯片、智能驾驶系统等仍依赖国际供应商的部分。

    近期的行业分析(中关村在线)指出,小米 SU7 Ultra 的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 70%,这一数据更接近实际供应链情况,尤其是在高端车型中,国际芯片和传感器的占比可能更高。
  2. 关键部件国产化情况
    • 电池与动力系统
      • 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和比亚迪弗迪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占主导,国产化率接近 100%。
      • 汇川技术联合研发的 V6s/V8s 电机,功率密度达行业领先水平,实现 100% 国产化。

    • 智能驾驶与座舱
      • 激光雷达(速腾聚创)、HUD(华阳集团)等硬件国产化率较高,但芯片(如英伟达 Orin)仍依赖进口,拉低整体比例。
      • 小米自研的智能驾驶算法(Xiaomi Pilot)和座舱系统(HyperOS)提升了软件层面的国产化率。

    • 底盘与车身
      • 拓普集团、华域汽车等国内供应商提供空气悬挂、内饰件等,国产化率约 80%。
      • 自研的 9100t 超级大压铸技术(泰坦合金)实现车身结构件国产化,焊点减少 840 个,重量减轻 17%。


  3. 芯片与半导体
    • 高通骁龙 8295 座舱芯片、英伟达 Orin 智驾芯片仍依赖进口,但小米通过供应链调整(如台湾流片)和国产替代(紫光展锐)逐步降低依赖。
    • 自研的澎湃 C2 影像芯片已量产,计划 2026 年推出中端 SoC,目标将高通依赖度降至 50% 以下。


二、技术自主化与供应链协同


  1. 自研核心技术
    • 超级电机:HyperEngine V8s 转速达 27200rpm,功率密度 10.14kW/kg,超越特斯拉 60%,拥有 155 项专利(60 项已授权)。
    • CTB 电池技术:全球首个倒置电芯设计,集成效率 77.8%,续航达 1200km+,128 项专利覆盖安全与散热。
    • 大压铸技术:自研泰坦合金(含 30% 循环铝)和 9100t 设备集群,实现后地板 72 个零件合一,碳减排 352.53kg / 件。

  2. 供应链生态
    • 小米通过投资近百家供应链企业(如瑞隆科技、云山动力),覆盖电池回收、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强化垂直整合能力。
    • 复用手机供应链经验,与宁德时代、汇川技术等头部企业深度合作,降低采购成本并提升响应速度。


三、政策与市场环境影响


  1. 政策驱动
    • 《中国制造 2025》要求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达标,小米通过自研技术和供应链调整符合政策导向。
    • 中国对芯片流片地的关税豁免政策(如台湾生产的高通芯片视为 “中国台湾原产”),帮助小米规避部分关税压力。

  2. 市场竞争
    • 小米 SU7 以 “性能过剩” 策略(如 21.59 万元起售)抢占市场,国产化率提升是成本控制的关键。
    • 与特斯拉、蔚来等品牌相比,小米在电池、电机等领域的国产化优势显著,但智能驾驶芯片仍需突破。


四、未来趋势与挑战


  1. 目标与规划
    • 小米计划 2025 年将汽车交付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国产化率目标为 85% 以上,重点突破芯片和传感器的国产化。
    • 二期工厂(北京亦庄)投产后,年产能将扩至 40 万辆,进一步推动供应链本地化。

  2. 挑战
    • 智能驾驶芯片(如英伟达 Orin)和高端传感器(如激光雷达)的国产化仍是短板,需依赖国际供应商。
    • 国际贸易环境波动(如美国对华关税)可能影响部分进口零部件成本,需通过供应链多元化(如墨西哥工厂)应对。


五、总结


小米汽车的国产化率目前在 70%-82% 之间,具体取决于统计口径。核心部件如电池、电机、车身结构件已实现高度国产化,而芯片和智能驾驶系统仍存在一定依赖。随着自研技术的迭代(如澎湃 SoC)和供应链生态的完善,小米有望在 2025 年将国产化率提升至 85% 以上,进一步巩固成本优势并推动全球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