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核心供应商覆盖电池、动力系统、智能驾驶、底盘车身等多个关键领域,结合头部企业合作与自研技术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以下是基于最新公开信息的梳理:
一、电池与电驱系统
- 宁德时代
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为小米 SU7 Max/Pro 等高性能车型供应三元锂电池,采用 800V 高压平台技术,能量密度达 255Wh/kg,支持 CLTC 续航 800 公里。双方还合资成立北京时代动力电池公司,布局电芯智能制造。
- 比亚迪(弗迪电池)
弗迪电池为小米 SU7 标准版及部分 SUV 车型提供磷酸铁锂刀片电池,主打高性价比与产能稳定性,覆盖中低端市场。
- 汇川技术
联合研发 V6s 超级电机(转速 21,000rpm)及 V8s 电机(转速 27,200rpm),适配 SU7 全系及高性能车型,扭矩密度处于行业顶尖水平。
- 联合电子
供应驱动电机控制器,覆盖 SU7 基础版车型,与汇川技术形成双供应商策略。
二、智能驾驶与芯片
- 英伟达
提供两颗 DRIVE Orin 芯片,综合算力 508TOPS,支持 L2-L4 级自动驾驶,搭配禾赛科技激光雷达实现多传感器融合。
- 高通
智能座舱搭载骁龙 8295 芯片(5nm 工艺),AI 算力 30TOPS,支持五屏联动及多模态交互,优化人机体验。
- 英飞凌
供应碳化硅(SiC)功率芯片及微控制器,用于 800V 高压平台,提升电驱效率。
- 黑芝麻智能
通过小米投资布局跨域融合芯片,强化智能驾驶算法集成能力。
三、底盘与车身结构
- 拓普集团
提供空气悬架、底盘部件及一体化压铸车身,单车供应价值达 5,000-8,000 元,同步服务特斯拉、理想等车企。
- 凯众股份
供应底盘悬架减震元件及轻量化踏板总成,技术优势显著,保障车辆舒适性。
- 无锡振华 / 模塑科技
提供车身冲压件、保险杠等一体化压铸部件,采用轻量化铝合金材料,减少焊接点并提升强度。
- 福耀玻璃
全球份额领先的玻璃供应商,覆盖全车玻璃,包括前挡风玻璃及智能调光天幕。
四、热管理与电子系统
- 银轮股份 / 奥特佳
银轮股份独家供应热管理前端模块,奥特佳提供空调系统及冷媒管路,保障电池与电机温控性能。
- 飞荣达
提供石墨导热材料与散热模组,适配高功率电机及电池包的散热需求。
- 德赛西威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供应商,与高通 8295 芯片深度适配,支持智能交互与车联网功能。
五、生态投资与垂直整合
小米通过小米智造基金及顺为资本投资近百家供应链企业,强化关键领域布局:
- 电池材料:投资瑞隆科技(电池回收)、云山动力(大圆柱电池),探索钠离子、固态电池技术。
- 智能驾驶:战略投资禾赛科技(激光雷达)、速腾聚创(4D 毫米波雷达),形成 “投资 + 采购” 协同效应。
- 车身工艺:自研泰坦合金结合 9100t 压铸技术,实现高刚性车身结构,减少零部件数量并降低成本。
总结
小米汽车的供应链以宁德时代、英伟达、高通等国际龙头为基础,结合汇川技术、拓普集团等本土企业的深度合作,同时通过自研技术(如超级电机、压铸工艺)和生态投资(电池、自动驾驶)构建护城河。这种 “技术 + 资本” 双轮驱动模式,既保障了核心部件的稳定性,又为产品差异化(如高性能、智能化)提供支撑,助力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