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4 月 26 日,小米汽车并未停产,且仍处于产能扩张和交付加速的阶段。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综合分析:
一、生产与交付现状
- 产能持续提升
小米汽车工厂目前采用双班制生产,2025 年一季度交付量达 75,884 台(其中 SU7 占 72,627 台,SU7 Ultra 占 3,257 台),月均交付超 2.5 万台。2024 年全年交付量为 136,854 台,2025 年目标提升至 35 万台,显示产能在稳步爬坡。
- 工厂二期建设已启动,预计 2025 年 7 月投产,届时总产能将翻倍至 30 万辆 / 年,进一步缓解订单积压问题。
- 订单与交付周期
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累计交付量达 20 万辆,但订单积压仍超过 15 万辆,部分车型交付周期长达 20-28 周(约 5-7 个月)。这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远超预期,而非生产停滞。例如,2025 年 3 月单月交付量已接近 3 万辆,产能利用率高达 160%。
- 供应链稳定性
尽管 2025 年 1 月曾因动力电机和电池供应短缺导致短暂停工,但小米通过调整供应链(如引入比亚迪弗迪电池作为第二供应商)和加大产能投入,已恢复正常生产。核心部件如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汇川技术的 V6s 电机等供应稳定,未出现持续中断。
二、市场与产品动态
- 上海车展表现
2025 年 4 月 23 日,小米汽车首次亮相上海车展,展台人气爆棚,SU7 Ultra 成为焦点。雷军宣布车展期间每天赠送 5000 顶限量棒球帽,进一步提升品牌热度。这表明小米汽车的市场推广和产品展示仍在积极进行。
- 新车型计划
小米第二款车型 YU7(纯电 SUV)预计 2025 年 6-7 月上市,目前正在进行产线调试和技术优化。尽管因安全事故和产能分配问题缺席上海车展,但官方明确否认上市时间推迟。此外,小米还在研发第三款车型,未来产品线将进一步丰富。
- 区域布局
小米汽车在广州设有华南地区首个交付中心(黄埔区科学城未来科技谷),覆盖销售、交付和售后全流程,2025 年计划在全国新增 5000 家门店,强化线下网络。
三、争议与应对
- 安全事故影响
2025 年 3 月安徽高速 SU7 事故后,小米成立专项小组调查,并推出 “安全分 Beta” 系统和免费安全检查,试图重建用户信任。尽管短期销量受挫(事故后首周交付量降至 0.5 万辆),但 4 月销量已回升至 2.9 万辆,显示市场信心逐步恢复。
- 产能与交付压力
小米汽车面临 “订单积压” 与 “产能不足” 的双重挑战。工厂二期投产后,月产能有望提升至 3.5 万辆,但仍需应对 SU7 和 YU7 双线生产的压力。雷军在内部信中强调 “安全是第一要义”,并通过优化供应链和调整生产策略缓解压力。
四、结论与建议
- 未停产且持续扩张
综合官方公告、销量数据和供应链信息,小米汽车目前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且在加速产能扩张。工厂停工仅为短期产线优化或供应链调整,而非长期停产。
- 关注官方渠道
若需了解最新动态,建议通过小米汽车官网、官方微博或小米汽车 App 获取实时信息。例如,上海车展期间小米公布了 SU7 Ultra 的技术细节和交付计划,用户可直接查询。
- 理性看待市场传闻
部分非权威来源(如程力集团官网)曾报道供应链问题导致停工,但未被主流媒体或官方证实。相比之下,小米财报、权威媒体(如新华网、汽车之家)的信息更具可信度。
综上,小米汽车并未停产,而是在产能爬坡和市场竞争中持续调整。对于消费者和投资者而言,关注官方动态和产能进展是判断其发展态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