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销量数据与市场地位
- 全年交付量:小米 SU7 系列在 2024 年累计交付量为13.69 万辆(新浪财经数据),其中 12 月单月交付量突破2.5 万辆(汽车之家数据),显示出显著的增长势头。这一成绩使小米汽车在新势力品牌中排名第六,仅次于理想、鸿蒙智行、零跑、蔚来和小鹏。
- 订单储备:截至 2024 年底,小米汽车累计总订单量超过24.8 万辆,但受限于一期工厂 15 万辆的年产能,实际交付量未能完全释放。这反映出市场对小米 SU7 的需求远超预期,也为 2025 年销量增长奠定了基础。
- 市场份额:在 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总销量 1286.6 万辆)中,小米汽车占比约1.06%。若仅考虑新势力品牌,其市场份额提升至约4.8%。
二、财务表现与成本结构
- 营收与亏损:小米汽车 2024 年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收入为321 亿元,毛利率达18.5%,但由于研发投入、工厂建设等初期成本较高,全年净亏损62 亿元。按销量计算,单车平均亏损约4.53 万元。
- 规模效应:随着销量增长,小米汽车的边际成本持续下降。2024 年第四季度毛利率已提升至20.4%,显示出盈利能力的改善趋势。
三、产能与供应链挑战
- 工厂产能:小米汽车一期工厂(北京亦庄)年产能为15 万辆,但 2024 年实际利用率接近200%,通过双班制生产实现了超额定产能交付。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 6 月投产,届时总产能将提升至30 万辆 / 年,缓解产能瓶颈。
- 供应链管理:小米汽车采用 “自研 + 生态链” 模式,核心零部件如电池(宁德时代)、电机(汇川技术)等已实现国产化供应。但受限于全球芯片短缺和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2024 年上半年交付周期一度长达30-40 周。
四、市场竞争与战略布局
- 产品定位:小米 SU7 以23.45 万元的平均售价(ASP)切入中高端市场,主打智能驾驶(搭载激光雷达)、800V 高压快充等技术,与特斯拉 Model 3、比亚迪汉等车型形成直接竞争。2024 年 12 月,小米 SU7 首次进入轿车销量榜前十,成为首个跻身该榜单的新势力车型。
- 渠道拓展:截至 2024 年底,小米汽车门店网络已覆盖58 座城市,并计划 2025 年新增 100 家门店。同时,小米通过 “米家生态” 整合智能家居、手机互联等功能,提升用户粘性。
- 未来规划:2025 年,小米计划推出首款 SUV 车型YU7,并将全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上调至35 万辆。若二期工厂按时投产,产能将不再成为主要限制因素。
五、行业对比与发展前景
- 新势力品牌对比:
品牌 2024 年销量 同比增长 市场定位 理想 50.05 万辆 83% 家庭增程式 SUV 蔚来 22.19 万辆 39% 高端换电车型 小鹏 19.01 万辆 34% 智能驾驶标杆 小米 13.69 万辆 - 中高端智能电动 (数据来源:)
- 行业趋势: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40.9%,小米汽车的销量增速(从 11 月 10 万辆到 12 月 13.69 万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随着二期工厂投产和新车型推出,小米有望在 2025 年进入新势力品牌销量前五。
总结
小米汽车 2024 年以13.69 万辆的销量完成了从 “入局者” 到 “市场竞争者” 的跨越,其高性价比策略和智能化技术受到市场认可。尽管面临产能瓶颈和初期亏损,但小米通过快速扩张产能、优化供应链和丰富产品线,为 2025 年冲击 35 万辆目标奠定了基础。未来,小米能否在智能驾驶、成本控制等领域持续突破,将成为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进一步崛起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