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工厂二期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7 09:27:48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工厂二期
小米汽车工厂二期项目是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关键战略布局,其进展直接关系到小米汽车的产能扩张和市场竞争力。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详细解读:

一、项目概况与地理位置


小米汽车二期工厂位于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紧邻已投产的一期工厂东侧,两地仅相隔一条马路。项目总占地面积约 53 公顷,总建筑面积 40 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 39.15 万平方米,地下面积 8503 平方米,容积率 0.74,绿地率 15.04%,并规划了 1009 个机动车停车位。该地块于 2024 年 7 月由小米以 8.42 亿元竞得,随后迅速启动建设,展现出 “交款当天即开工” 的高效执行力。
值得注意的是,二期工厂所在的亦庄新城马驹桥智造基地,已形成以小米汽车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根据北京市规划,二期工厂旁的 52 公顷地块已规划为三期用地,未来工厂总面积或扩展至 105 公顷,为后续产能扩张预留空间。

二、建设进度与投产计划


小米二期工厂的建设速度堪称行业标杆。自 2024 年 7 月拿地后,项目以 “周末及夜间持续施工” 的高强度推进,仅用 9 个月便完成规划验收(2025 年 4 月 15 日),较原计划提前。目前,工厂主体结构已封顶,部分路面开始硬化施工,预计 2025 年 6 月中旬竣工,最快 7 月、最迟 8 月正式投产。
这一进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对比其他新势力车企,如蔚来合肥工厂从奠基到投产耗时 18 个月,小米二期工厂的建设周期缩短近 50%,体现了小米在供应链管理和工程执行上的效率优势。

三、产能规划与市场目标


二期工厂投产后,小米汽车的总产能将实现质的飞跃:
  • 一期工厂: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通过双班生产、设备优化等措施,实际产能已提升至 30 万辆 / 年。
  • 二期工厂:初期规划年产能 30 万辆,产线优化后可进一步提升至 50 万辆,与一期合计最大产能预计超 80 万辆。
  • 交付目标:小米已将 2025 年全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上调至 35 万辆,二期工厂的投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支撑。

当前,小米汽车面临显著的交付压力。截至 2025 年 4 月 6 日,小米 SU7 累计交付 21.61 万辆,2025 年剩余 39 周需交付 13.39 万辆,平均每周需交付近 7000 辆。二期工厂投产后,结合武汉零部件项目落地等供应链优化措施,产能瓶颈将逐步缓解。预计 2025 年第四季度,小米汽车月交付量有望突破 6 万辆。

四、技术定位与产业协同


二期工厂延续了一期 “超级工厂” 的智能化定位,重点强化以下技术能力:
  1. 智能制造:配备压铸、电池车间等专属工艺,结合小米在消费电子领域的供应链管理经验,打造 “软硬协同” 的智造标杆。
  2. 测试验证:工厂内规划 2.5 公里测试跑道,支持 SU7 Ultra 的 800V 高压平台与高阶智驾系统研发。
  3. 生态整合:依托澎湃 OS 系统,实现 “人 - 车 - 家” 场景联动,未来产能扩张将加速生态终端渗透。

在产业协同方面,小米已与蔚来、小鹏、理想达成充电补能网络合作,整合超 2.9 万个充电桩资源,为用户提供便捷的补能服务。同时,二期工厂的建设带动了周边供应链配套,如武汉江夏区 N3 前副车架焊接生产线的落地,年产 30 万套零部件,强化了长三角与华中供应链双核布局。

五、对行业的影响与挑战


小米二期工厂的快速推进,不仅是其 “All in 造车” 战略的执行力体现,也对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 效率标杆:小米以 “基建速度” 对抗交付焦虑,重新定义了智能制造的效率天花板。其 “拿地 - 开工 - 验收” 的 9 个月周期,可能成为新势力车企的产能扩张模板。
  • 成本控制:通过规模化生产和供应链垂直整合,小米汽车 2024 年毛利率达 18.5%,超越特斯拉同期水平。二期投产后,成本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大。
  • 市场竞争:随着产能释放,小米汽车将加速冲击中高端市场。其第二款车型 YU7(对标特斯拉 Model Y)计划于 2025 年 6-7 月上市,二期工厂将为其提供产能保障。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行业竞争加剧、用户对交付周期的敏感度提升,以及技术迭代风险(如固态电池、高阶智驾),均需小米持续投入研发与资源整合。此外,工厂三期的规划落地与产能爬坡进度,将成为小米能否实现 “从爆款到长红” 跨越的关键。

总结


小米汽车工厂二期是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其高效的建设速度、强大的产能规划,以及智能化的技术定位,不仅支撑了小米 2025 年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也为行业树立了 “软硬协同” 的智造新标杆。随着二期工厂投产与三期规划推进,小米正试图复刻手机领域的效率优势,但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领跑,仍需时间检验。
小米汽车工厂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