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已上市车型:SU7 系列
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量产车型,SU7 系列自 2023 年 12 月发布以来持续热销,截至 2025 年 4 月已交付超过 20 万辆。该系列包含四大版本:
- 标准版(21.59 万元起):搭载 73.6kWh 电池,CLTC 续航 700km,后驱单电机布局,0-100km/h 加速 6.9 秒。
- Pro 版(24.59 万元起):配备 94.3kWh 电池,续航提升至 830km,支持 800V 高压平台,15 分钟充电 350km。
- Max 版(29.99 万元起):双电机四驱系统,综合功率 495kW,0-100km/h 加速 2.78 秒,续航 800km。
- Ultra 版(52.99 万元起):三电机全轮驱动,最大功率 1548 马力,纽北赛道圈速 7 分 23 秒,定位高性能旗舰。
SU7 系列凭借21.59 万元起的定价策略,成功切入中高端纯电轿车市场,2025 年第一季度零售销量达 75,869 辆,位列新势力车型榜首。
二、即将上市车型:YU7(小米御 7)
小米第二款车型YU7已完成工信部申报,计划于 2025 年 6-7 月正式上市。作为首款纯电 SUV,其核心参数如下:
- 定位:中大型轿跑 SUV,车长 4999mm,轴距 3000mm,风阻系数 0.23Cd。
- 动力:提供单电机后驱(235kW)和双电机四驱(508kW/691 马力)版本,最高车速 253km/h。
- 续航:搭载 96.3kWh 和 101.7kWh 电池,CLTC 续航分别为 770km 和 820km。
- 智能配置:配备激光雷达、4D 毫米波雷达,支持城市 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座舱采用环形投影屏和电子怀挡设计。
YU7 的定价预计在 30-40 万元区间,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Y 和蔚来 EC6。
三、未来规划:增程式 SUV 与新平台车型
- 增程式 SUV(内部代号 “昆仑”)
小米计划于 2026 年推出首款增程式动力车型,定位全尺寸 SUV,对标理想 L9 和问界 M9。该车将采用六座布局,搭载博世 IPB 2.0 制动系统和后轮转向技术,纯电续航或达 400 公里。
- MX11 纯电 SUV
基于 SU7 平台开发的第二款纯电 SUV,设计参考法拉利 Purosangue 对开门方案,预计 2025 年第二季度上市,售价低于特斯拉 Model Y。
- 新平台车型
小米已启动增程式混动平台开发,规划三款 SUV 车型,定位家庭用车,售价区间低于理想 L7/L8/L9。
四、技术与产能布局
- 核心技术突破
- 三电系统:SU7 搭载自研 “麒麟全域 800V+” 架构,碳化硅电控系统使能耗降低 15%,支持 - 30℃低温快充。
- 智能驾驶:Xiaomi Pilot 3.0 系统配备 1 颗激光雷达 + 11 颗摄像头,支持 L3 级有条件自动驾驶(法规开放后 OTA 解锁)。
- 生态整合:澎湃 OS 车机系统与小米 IoT 设备无缝联动,可远程控制智能家居。
- 产能提升
小米汽车工厂二期于 2025 年 6 月竣工后,总产能将提升至 30 万辆 / 年,以满足 SU7 和 YU7 的交付需求。目前 SU7 交付周期最长达 49 周(约 11 个月),显示市场需求旺盛。
五、市场表现与战略意义
小米汽车凭借 **“技术普惠”** 策略,在 2024 年实现 13.68 万辆交付,2025 年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其成功的核心在于:
- 精准定价:SU7 起售价较特斯拉 Model 3 低 1.6 万元,YU7 预计比 Model Y 低 2 万元。
- 供应链优势:整合宁德时代电池、博世制动系统等头部供应商,硬件利润率控制在 5% 以内。
- 生态协同:手机与汽车的深度互联(如 UWB 数字钥匙、跨设备控制)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总结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已推出SU7 系列(4 款车型),并计划于年中上市YU7,同时布局增程式 SUV 和新平台车型。其产品矩阵覆盖 20 万 - 80 万元价格区间,技术路线涵盖纯电与增程,展现出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全面布局。未来,随着产能释放和新车型上市,小米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