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心产品力:技术与设计的融合
1. 性能与续航
- 动力系统:全系搭载双电机四驱系统,最大马力 673PS,峰值扭矩 838N・m,零百加速仅需 2.78 秒,最高时速 265km/h,100-0km/h 制动距离 33.3 米。
- 续航能力:CLTC 工况下,标准版续航 700km(73.6kWh 电池),Pro 版 830km(94.3kWh 电池),Max 版 800km(101kWh 电池)。小米自研工况算法优化了高温、低温、激烈驾驶等场景的续航预测精度。
- 充电技术:支持 400V/800V 双平台快充,5 分钟补能 138-220km,15 分钟补能 350-510km。
2. 智能驾驶与座舱
- 自动驾驶:搭载小米自研 BEV+Transformer 模型,配备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等 30 余个传感器,支持高速 NOA、城市领航辅助、自动泊车等功能。实测城市道路接管率 0.23 次 / 千公里,接近行业领先水平。
- 智能座舱:56 英寸 HUD、25 扬声器音响系统、Nappa 真皮座椅,支持小米澎湃 OS 生态互联,可联动智能家居设备。
3. 设计与工艺
- 外观:采用 175° 涟漪曲面、半隐藏门把手、主动升降尾翼等设计,风阻系数低至 0.195Cd。
- 内饰:提供米灰色、暮光红等 5 款配色,标配车载智能冰箱、超大前后备箱(前备箱 105L + 后备厢 517L)。
二、市场表现与用户反馈
1. 销量与交付
- 销量数据:2025 年第一季度交付 75,884 台,其中 SU7 标准版占比 33%,Pro 版 33%,Max 版 26%,Ultra 版 8%。在 2025 年 Q1 中国轿车销量排名中位列第四,超越特斯拉 Model 3。
- 产能瓶颈:由于订单积压,当前交付周期长达 6 个月,SU7 Ultra 甚至需等待 1 年。
2. 用户评价
- 正面反馈:智能化体验出色,尤其是小米生态互联和自动驾驶功能;动力性能强劲,续航达成率稳定在 85%-90%。
- 负面争议:售后网点不足(全国仅 33 家),维修等待时间长;初期批次存在芯片失效、刹车失灵等质量问题。
三、竞争格局与未来布局
1. 竞品对比
- 价格优势:SU7 标准版 21.59 万元起,低于极氪 007(20.29 万元起)和智界 S7(22.98 万元起),但配置更均衡。
- 短板:豪华感不及智界 S7(标配电吸门、空气悬架),品牌溢价弱于特斯拉 Model 3。
2. 充电网络
- 合作策略:与蔚来、小鹏、理想共享超 3 万个充电桩,覆盖全国 88.1% 高速服务区,支持即插即用和跨品牌充电。
- 自建计划:2025 年目标建成 56 城服务网络,超充站覆盖 90% 四线以上城市。
3. 未来车型
- 小米 YU7:首款纯电 SUV,定位中大型市场,预计 2025 年 6-7 月上市,续航最高 820km,起售价或低于 SU7。
- 技术迭代:计划 2025 年推出 V2G 车网互动功能,优化电池寿命和能源利用效率。
四、总结与建议
小米 SU7 凭借 “高性价比 + 生态互联” 策略迅速打开市场,但其售后体系和品控仍需完善。对于消费者:
- 推荐人群:追求科技感、注重性价比的年轻用户,以及小米生态深度用户。
- 购买建议:优先选择 Pro 版(24.59 万元),平衡续航与智驾功能;若对品牌有更高要求,可对比智界 S7 或极氪 007。
- 注意事项:提车后及时更新 Xiaomi HyperOS 1.5.5 版本,优化自动驾驶和座舱体验。
若您确实关注 “SU1” 型号,建议核实信息或等待小米官方后续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