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在整车制造及技术合作领域已形成多维度的合作网络。以下是目前已明确的合作车企及合作模式:
一、整车制造核心合作伙伴
北汽集团
小米汽车首款车型 SU7 的生产由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代工完成,这一合作在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目录中得到官方确认。北京汽车集团凭借其成熟的生产线和制造经验,为小米 SU7 的规模化量产提供了关键支持。此外,双方还在电池领域深化合作 —— 北汽蓝谷与宁德时代、小米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时代北汽(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电芯研发与生产,以保障动力电池的稳定供应。
二、技术研发与产品共创
- 长城汽车(WEY 品牌)
小米与长城汽车旗下高端品牌 WEY 合作开发智能驾驶系统和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探索将消费电子领域的技术优势(如 AI 语音交互、生态联动)融入车载场景。
- 一汽奔腾
双方曾联合推出奔腾 T77车型,小米为其注入智能化功能(如车载互联系统),一汽奔腾则提供传统燃油车技术支持。尽管该合作属于燃油车领域,但为小米积累了与传统车企协同开发的经验。
- 长安汽车
小米与长安汽车成立合资公司 “小米之家汽车”,目前合作方向聚焦于智能网联技术的落地应用,但具体是否涉及整车制造尚未有官方详细披露。
三、充电补能网络共建
蔚来、小鹏、理想
2024 年底,小米汽车与这三家新势力车企达成充电补能网络合作,超 2.9 万个充电桩接入小米充电地图,支持扫码充电及部分即插即充功能。这一合作旨在提升用户补能便利性,属于服务生态层面的协同。
四、供应链深度绑定
小米与多家车企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建立合作:
- 宁德时代:为小米 SU7 提供三元锂电池,并联合开发超电子通路技术,助力其刷新纽北赛道记录。
- 汇川技术:供应驱动电机及电驱系统,覆盖 SU7 全系车型。
- 华域汽车:提供车身零部件、座椅及车灯等产品,深度参与小米汽车供应链体系。
五、合作模式特点
- 制造代工 + 技术自研:小米采用 “自主研发 + 代工生产” 模式,核心技术(如 800V 高压平台、泰坦合金材料)自主掌控,生产环节依赖北汽集团的成熟产能。
- 生态协同优先:与蔚来、小鹏等新势力的合作聚焦补能网络,与传统车企的合作则侧重制造资源整合,形成 “技术 + 制造 + 服务” 的立体合作矩阵。
- 资本纽带强化:通过合资公司(如时代北汽)绑定供应链,同时通过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投资芯能半导体等企业,夯实技术底层布局。
六、未来合作趋势
小米已规划 2025 年推出中大型 SUV 车型 YU7,并计划将年交付量提升至 30 万辆。为满足产能需求,不排除进一步拓展与传统车企的代工合作(如传闻中的华晨汽车),但目前尚未有官方确认。此外,在增程式混动技术领域,小米可能与奇瑞、长安等车企展开联合研发,以丰富产品矩阵。
综上,小米汽车的合作策略呈现 “核心制造绑定 + 多领域协同” 的特点,通过整合传统车企的制造资源与新势力的智能生态,快速构建起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