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础标志:超椭圆 “MI” 与品牌传承
小米汽车的基础标志沿用了小米集团的经典 “MI” 字母,但在设计上进行了升级。这一标志由日本设计师原研哉操刀,于 2021 年随小米品牌视觉系统更新同步推出。其核心特征包括:
- 超椭圆轮廓:采用肯尼亚哈拉设计的超椭圆背景,取代了传统的圆形或方形,线条更流畅且具有未来感。背景颜色从小米标志性的橙色调整为银灰色,通过高光和阴影处理,呈现出类似鹅卵石的光滑质感。
- 立体 “MI” 字:中央的黑色 “MI” 字母经过 3D 化处理,表面带有玻璃镜面般的光影效果,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字母 “M” 采用斜边切割设计,分为灰黑两个色块,既强化了科技感,又提升了辨识度。
- 材质工艺:标准版车型的车标采用碳纤维材质,兼具轻量化与耐用性;而高端车型(如 SU7 Ultra)则在碳纤维基底上叠加 24K 镀金工艺,通过真空离子镀技术实现金层与碳纤维的融合,既保证了金属光泽,又避免了氧化褪色。
二、车标演变:从 “北京小米” 到独立品牌
小米汽车的标志在不同阶段体现了品牌战略的调整:
- 初始阶段(2024 年 7 月前):因借用北汽新能源资质生产,车尾标识为 “北京小米”,遵循合资车企的命名惯例。这一阶段的车标仅在前脸使用 “MI” 标识,尾部保留 “北京小米” 字样。
- 独立阶段(2024 年 7 月后):小米取得独立造车资质后,尾部标识统一更换为 “小米”,并在部分车型(如 SU7 Ultra)中加入 “Ultra” 字样,突出品牌独立性和高端定位。
- 版本差异:不同车型的车标存在细节差异。例如,SU7 标准版的车标为银灰色 “MI”,而 SU7 Ultra 的前脸车标采用 24K 镀金材质,尾部 “XIAOMI” 标识进行黑化处理,与车身颜色形成对比。此外,太空银版本的 SU7 Ultra 还采用了全黑化车标,进一步强化运动属性。
三、设计理念:科技与奢华的融合
小米汽车的标志设计深度融合了品牌核心价值观:
- 科技基因:超椭圆轮廓和立体 “MI” 字体现了小米对未来科技的探索,而碳纤维材质和镀金工艺则象征着技术创新与工艺突破。例如,SU7 Ultra 的车标内部嵌入微型传感器,可通过灯光变化反馈车辆状态(如电量不足时闪烁提醒)。
- 用户体验:车标的设计充分考虑了视觉识别性和与车身的协调性。例如,前脸 “MI” 标识的尺寸和位置经过风洞测试优化,在保证品牌辨识度的同时将风阻系数降至 0.195Cd。
- 文化自信:车标设计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例如,SU7 的前脸 “涟漪设计” 灵感源自水墨画的水滴形态,与 “MI” 标识形成呼应,传递出东方美学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四、争议与调整:从 “北京小米” 到车主个性化
小米汽车的标志在推出后引发了一些讨论:
- 尾标争议:早期车型的 “北京小米” 标识被部分车主认为影响品牌独立性,因此出现了自行抠除 “北京” 字样的现象。小米随后在量产车型中取消了这一标识,统一为 “小米”。
- 字体优化:在工信部申报阶段,小米根据市场反馈对尾部 “XIAOMI” 字母的大小和间距进行了调整,使其更符合精致化审美。
五、实际应用场景
小米汽车的标志在不同位置有不同呈现:
- 前脸:中央位置的 “MI” 标识为核心视觉符号,尺寸约 15cm×10cm,与封闭式格栅和水滴形大灯形成整体设计。
- 尾部:左侧为 “小米” 或 “北京小米” 字样(已取消),右侧为车型名称(如 “SU7”“Ultra”),中间为 “XIAOMI” 字母,部分车型采用黑化处理。
- 轮毂与方向盘:轮毂中央嵌入小型 “MI” 标识,方向盘回正标志采用圆环设计,与车标形成呼应,但并非车标本身。
总结
小米汽车的标志以 “MI” 字母为核心,通过材质、工艺和设计语言的迭代,逐步从科技品牌向高端汽车品牌转型。其演变过程不仅反映了小米在汽车领域的战略调整,也体现了对用户需求和市场反馈的快速响应。未来,随着小米汽车产品线的扩展,车标设计可能会进一步融入更多创新元素,如动态灯光、交互功能等,以强化品牌的科技属性和用户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