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1 月 13 日,小米汽车在北京亦庄的智能工厂宣布,其首款车型小米 SU7 的第 10 万辆整车正式下线,这一成就仅用了 230 天,刷新了新车企最快下线 10 万辆的行业纪录。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临现场见证,并表示工厂将持续扩充产能,目标在当年底实现 12 万辆交付。
核心信息解析
- 生产速度与行业地位
小米 SU7 从发布到下线 10 万辆仅耗时 230 天,日均生产约 435 辆,这一速度远超新势力车企的历史表现:比问界快 7 个月,比理想提前 15 个月,较小鹏、蔚来更是缩短了两年以上。这一成绩得益于小米工厂的高度智能化 —— 占地面积 71.8 万平方米的工厂集成了研发、生产、测试全链条,采用自动化生产线和严格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确保了高效产出与质量一致性。
- 市场表现与用户画像
截至 2024 年 12 月,小米 SU7 首年交付量达 136,854 辆,2025 年 3 月单月交付突破 29,000 台,持续领跑中大型纯电轿车市场。其用户群体呈现显著特征:超过半数车主来自豪华品牌换购,女性用户占比超 40%,苹果手机用户比例过半,凸显产品对高端市场的渗透力。
- 产品矩阵与技术亮点
小米 SU7 定位 C 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提供标准版(21.59 万元)、Pro 版(24.59 万元)、Max 版(29.99 万元)及高性能版 Ultra(81.49 万元)等多版本选择。全系搭载小米自研 Modena 摩德纳平台、CTB 电池技术及 HyperOS 智能座舱,其中 Max 版百公里加速 2.78 秒,CLTC 续航达 800 公里,技术参数对标国际一线品牌。
- 产能规划与未来布局
为满足市场需求,小米汽车工厂正加速扩产,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年中竣工,届时产能将进一步提升。雷军在 2025 年两会期间透露,SU7 上市 11 个月销量已超 32 万辆,全年目标冲击 35 万辆交付量,显示出对市场前景的坚定信心。
行业意义与市场影响
这一里程碑不仅验证了小米 “技术 + 效率” 的造车理念,更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 “量产即爆款” 的新阶段。高盛研报指出,小米 SU7 凭借智能生态优势,有望成为中国销量前三的高端电动轿车之一。其快速上量的背后,是小米对消费趋势的精准把握 —— 将智能手机领域积累的用户运营、供应链整合能力成功迁移至汽车赛道,为行业提供了 “科技跨界造车” 的范本。
从卫星影像可见,小米亦庄工厂停车场停放的数千辆 SU7,已形成规模化交付能力。随着产能释放与二期工厂投产,小米汽车正从 “现象级新品” 向 “主流品牌” 迈进,其后续市场表现将持续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