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心产业链环节及龙头企业
1. 电池与能源系统
- 宁德时代(300750):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为小米 SU7 提供三元锂电池,并合作开发超电子通路技术,支撑其高性能输出与低发热量平衡。2023 年营收突破 3000 亿元,毛利率 20.5%,深度绑定小米高端车型需求。
- 比亚迪(002594):为小米 SU7 低配版供应磷酸铁锂电池,凭借刀片电池技术实现成本优势。2023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超 300 万辆,动力电池外供比例提升至 35%,与小米合作有望进一步打开市场份额。
- 富特科技:车载电源产品获小米 “2024 优秀质量奖”,在高压快充领域技术领先,2023 年营收同比增长 45%,客户覆盖小米、蔚来等头部车企。
2. 驱动与电机系统
- 汇川技术(300124):子公司苏州汇川联合动力为小米 SU7 提供驱动电机,2023 年电机业务营收超 200 亿元,国内市场份额 12%,技术覆盖电机、电控全链条,受益于小米产能扩张。
- 奥特佳(002239):向小米供应汽车热管理系统,2023 年营收同比增长 28%,客户包括特斯拉、蔚来,2024 年新增小米空调压缩机订单,预计贡献营收 15 亿元。
3. 智能座舱与电子
- 蓝思科技(300433):供应中控屏、仪表盘等零部件,2023 年车载玻璃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 25%,与小米合作开发曲面屏和 AR-HUD 技术,2024 年订单量同比增长 60%。
- 德赛西威(002920):传闻参与小米智能座舱系统供应,2023 年智能座舱业务营收 120 亿元,市占率 18%,与华为、小鹏等合作经验丰富,技术适配性强。
4. 底盘与零部件
- 凯众股份(603037):与小米同步开发减震产品及线控制动技术,2023 年减震元件营收占比 63.7%,毛利率 36.1%,在智能底盘领域技术壁垒高,2024 年新增订单超 10 亿元。
- 华域汽车(600741):为小米提供车身零部件、车灯等,2023 年营收超 1700 亿元,客户覆盖特斯拉、比亚迪,2024 年小米相关业务营收预计增长 40%。
5. 轻量化与材料
- 星源卓镁(301398):开发镁合金支架产品,2023 年营收同比增长 58%,毛利率 34.6%,轻量化材料适配小米 SU7 减重需求,2024 年产能利用率提升至 90%。
- 祥鑫科技(002965):车身结构件供应商,2023 年营收同比增长 65%,客户包括宁德时代、蔚来,2024 年小米订单占比提升至 20%,产能扩张至 40 万吨 / 年。
二、市场表现与机构评级
1. 股价与资金动向
- 龙头股涨幅:2025 年以来,小米汽车概念股平均涨幅超 30%,其中震裕科技(+149%)、弘信电子(+98%)、银轮股份(+87%)领涨,反映市场对小米供应链的高预期。
- 资金流入:4 月 23 日,小米汽车概念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 14.13 亿元,蓝思科技(+2.5 亿元)、震裕科技(+1.94 亿元)、银轮股份(+1.38 亿元)获大额资金加仓。
2. 机构观点
- 国金证券:小米汽车具备爆款潜能,零部件供应商将受益于后续车型放量,重点推荐汇川技术(动力系统)、光庭信息(智能座舱)。
- 信达证券:小米自带流量优势,供应链企业订单弹性显著,关注拓普集团(空气悬架)、福耀玻璃(汽车玻璃)。
- 瑞银:看好与新兴车企合作紧密的企业,如拓普集团(CPV 价值 5000-8000 元)、福耀玻璃(CPV 超 2000 元)。
三、政策与产能支撑
1. 政策红利
- 购置税减免:2024-2025 年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单车最高 3 万元),2026-2027 年减半征收,直接刺激小米 SU7 等车型消费需求。
- 以旧换新补贴: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能源汽车可获 2 万元补贴,叠加地方政策(如广东 8000 元),进一步提升小米汽车性价比。
2. 产能规划
- 小米二期工厂:2025 年 4 月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6 月投产,年产能超 30 万辆,叠加一期工厂,总产能将达 45 万辆,支撑全年 35 万辆交付目标。
- 新车型布局:SUV 车型 YU7 预计 2025 年 6-7 月上市,供应链涵盖汇川技术(电机)、宁德时代(电池)、拓普集团(空气悬架)等,带动相关零部件需求。
四、风险提示
- 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战持续,小米需平衡销量与毛利率,2025 年一季度预计亏损 1-2 亿元,供应链企业利润承压。
- 技术迭代:智能驾驶、800V 高压平台等技术升级可能导致零部件供应商面临研发投入压力,需关注技术适配能力。
- 产能波动:小米工厂二期投产进度及订单交付能力可能影响供应链企业营收确认节奏。
五、投资策略建议
- 核心标的:
- 高确定性:宁德时代(电池)、汇川技术(电机)、凯众股份(智能底盘)。
- 弹性标的:蓝思科技(智能座舱)、祥鑫科技(结构件)、拓普集团(空气悬架)。
- 关注节点:
- 短期:小米 SU7 交付进度(当前订单积压超 15 万辆)及 YU7 上市动态。
- 中期:二期工厂产能释放(6 月投产)及政策红利落地(如以旧换新)。
- 长期:小米生态协同(如 HyperOS 系统)及全球化布局。
综上,小米汽车概念龙头股需兼顾技术壁垒、订单弹性及市场情绪,建议优先选择与小米深度绑定、业务占比高且估值合理的企业,同时密切跟踪产能与政策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