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品牌定位与技术路线
小米汽车作为小米集团的战略级项目,依托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积累,主打 “智能生态” 与 “性价比”。首款车型 SU7 以 “极客玩具” 为定位,搭载自研 HyperOS 系统,强调与小米智能家居的无缝联动。其技术亮点包括:
- 性能突破:SU7 Ultra 在纽北赛道创下 6 分 46 秒 874 的四门车圈速纪录,搭载 1200kW 电机,零百加速 2.1 秒,续航达 1000 公里(CLTC)。
- 智能驾驶:采用双 Orin-X 芯片,支持高速领航辅助驾驶(NOA),未来计划推出城市 NOA 功能。
- 产能扩张:2025 年交付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工厂二期预计年中投产,新增 15 万辆产能。
极氪作为吉利旗下高端品牌,以 “性能与豪华” 为核心,依托 SEA 浩瀚架构构建技术壁垒:
- 产品矩阵:覆盖轿车(001、007)、SUV(X、7X)、MPV(009),2025 年上海车展发布旗舰 SUV 极氪 9X,搭载 900V 超级电混系统,CLTC 纯电续航 380 公里,充电 9 分钟补能 400 公里。
- 智能驾驶:自研 “千里浩瀚” 系统,算力达 23.5EFLOPS,支持 L3 级城市脱手驾驶,计划 4 月推送车位到车位(D2D)泊车功能。
- 全球化布局:已进入 60 多个国际市场,海外门店超 100 家,目标成为 “智电全能选手”。
二、产品对比与市场竞争
1. 核心车型对标
车型 | 小米 SU7 Ultra | 极氪 001 FR | 极氪 9X |
---|---|---|---|
售价 | 52.99 万元 | 76.9 万元 | 100 万元起(预计) |
动力 | 双电机 1200kW | 四电机 740kW | 2.0T 超级电混 |
续航 | 1000km(CLTC) | 610km(CLTC) | 380km(CLTC) |
充电 | 800V 平台(20%-80% 15 分钟) | 800V 平台(20%-80% 18 分钟) | 6C 充电(20%-80% 9 分钟) |
智能驾驶 | 双 Orin-X 芯片 | 双英伟达 Thor 芯片 | 双 Thor 芯片 |
核心优势 | 极致性能、生态整合 | 赛道基因、豪华配置 | 混动技术、全尺寸旗舰 |
2. 市场策略差异
- 小米:通过高性价比(SU7 起售价 21.59 万元)和粉丝经济快速打开市场,2025 年目标销量 35 万辆,产能瓶颈主要来自工厂建设。
- 极氪:聚焦高端市场,极氪 009 月销超 3000 辆,极氪 9X 瞄准百万级市场,依托吉利供应链实现降本增效,2025 年计划推出 5 款新车。
3. 竞争与合作
尽管双方在性能参数上存在直接竞争(如极氪 001 FR 与小米 SU7 Ultra 的赛道对决),但在社交媒体上展现出良性互动。极氪官方祝贺小米 SU7 Ultra 发布,小米回应 “感谢,共勉”,体现行业从 “零和博弈” 向 “竞合共生” 的转变。
三、合肥地区布局
1. 小米汽车
- 交付中心:位于肥东县包公大道的交付中心已进入装修阶段,预计 2025 年投入使用,支持 SU7 及后续车型的交付与售后。
- 工厂规划:二期工厂预计年中投产,主要生产 SUV 车型 YU7,规划产能 15 万辆 / 年,但合肥工厂的最终落户仍需官方确认。
2. 极氪
- 体验网络:合肥拥有多家极氪空间与 4S 店,包括庐阳区宜家荟聚体验中心、包河区融创茂店等,覆盖主要商圈,提供试驾与购车服务。
- 车型布局:极氪 MIX(27.99 万起)和极氪 009(43.9 万起)在合肥市场接受度较高,2025 年极氪 9X 上市后将进一步丰富产品线。
四、用户选择建议
1. 性能与科技爱好者
- 小米 SU7 Ultra:适合追求极致加速(2.1 秒破百)、智能生态联动的年轻用户,52.99 万元的定价在高性能电动车中极具竞争力。
- 极氪 001 FR:更适合注重赛道基因与豪华配置的消费者,76.9 万元的售价匹配四电机、碳纤维套件等硬核配置。
2. 家庭用户
- 极氪 009:6 座 / 7 座 MPV,CLTC 续航 822 公里,适合多孩家庭,2024 款起售价 43.9 万元。
- 小米 YU7(预计 2025 年 6 月上市):中大型 SUV,售价或 30-40 万元,主打空间与性价比,适合首次购车家庭。
3. 充电便利性考量
- 极氪 9X:6C 超充技术(9 分钟补能 400 公里)适合充电焦虑用户,尤其在合肥等充电设施完善的城市。
- 小米 SU7:800V 平台支持第三方快充,但超充桩覆盖率低于极氪。
五、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 技术竞赛:双方在智能驾驶(小米 HyperOS vs 极氪千里浩瀚)、三电系统(小米 CTB vs 极氪麒麟电池)的投入将推动行业进步。
- 全球化布局:极氪已进入 60 国市场,小米计划 2025 年拓展至东南亚与欧洲,海外竞争将加剧。
- 供应链自主:小米自研电机、压铸集群,极氪依托吉利供应链,成本控制能力成为关键。
总结
小米汽车与极氪的竞争本质是 “生态整合” 与 “技术深耕” 两种路线的较量。小米凭借性价比与粉丝基础快速扩张,极氪依托吉利体系构建豪华品牌壁垒。对于消费者,选择需结合预算、使用场景及品牌偏好 —— 追求极致性能与智能生态选小米,注重豪华配置与全球化服务选极氪。在合肥市场,两者的交付与服务网络已逐步完善,用户可就近体验实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