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销售与服务网络:双中心覆盖全市
天津目前已建成两家小米汽车官方服务中心,形成 “一南一东” 的服务格局:
- 西青区大寺汽车园交付中心
- 作为天津首个小米汽车交付中心,于 2024 年 4 月正式开业,集销售、售后、用户反馈收集于一体。
- 店长邢建超透露,该中心自开业以来接待客户超万人次,2025 年 2 月单月交付量突破 2000 台,累计交付量占全国总量的 12%。
- 特色服务包括专属服务群实时响应、跨城客户接待(如河北、山东用户专程来津提车)。
- 空港经济区汽车园销售服务中心
- 由浩物股份与小米合作建设,2024 年 12 月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营,总面积 7000 平方米。
- 提供 “展示 - 试驾 - 售后” 全流程服务,配备专业维修团队和事故救援体系。
- 2025 年第一季度订单量同比增长 45%,其中 SU7 Ultra 车型占比达 30%。
二、供应链配套:京津冀协同效应显著
天津作为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的重要节点,已深度融入小米供应链:
- 核心零部件供应
- 福耀集团天津泓德汽车玻璃:为小米 SU7 全系提供定制化玻璃,2024 年产能提升至 50 万套 / 年,西青区政府通过 “吹哨调度会” 加速环评审批,确保生产线按时投产。
- 海纳川海拉车灯:位于武清京清工业园,为小米汽车提供智能车灯系统,2024 年产值达 8.9 亿元,纳税 4525 万元。
- 延锋座椅系统:在武清设厂,为小米、奔驰等车企提供座椅总成,2024 年上半年产值 1.9 亿元,同比增长 45%。
- 产业集群优势
- 武清京清工业园已聚集 19 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其中 15 家为规上企业,与小米、理想等整车厂建立稳定合作。
- 天津 120 余家关键零部件企业进入小米供应链,涵盖电池管理、智能座舱、热管理等领域,形成 “两小时配套圈”。
三、政策支持:真金白银助力市场拓展
天津市政府通过多重政策工具支持小米汽车发展:
- 购车补贴
- 2025 年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最高 1.5 万元,报废补贴最高 2 万元,叠加平台补贴后,小米 SU7 最低落地价可降至 21.59 万元。
- 滨海新区额外提供 2 万元区级补贴,进一步刺激市场需求。
- 营商环境优化
- 西青区为供应链企业提供 “一站式” 审批服务,如福耀玻璃项目从环评到投产仅用 3 个月。
- 武清区对入驻京清工业园的企业给予租金减免、人才公寓等政策,吸引海拉车灯等龙头企业落户。
- 产业协同创新
- 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武清园)规划 3.42 平方公里土地,重点发展动力总成、智能底盘等领域,目标 2025 年引入核心零部件企业 30 家。
四、市场表现:SU7 成现象级产品
小米 SU7 在天津市场持续热销,成为 20 万级纯电轿车标杆:
- 销量数据:2025 年 2 月交付量突破 2 万台,连续 5 个月交付超 2 万,累计交付超 18 万台。
- 车型偏好:后驱长续航智驾标准版占比 55%,Ultra 版订单占比 30%,凸显消费者对智能化配置的青睐。
- 用户画像:35-45 岁科技爱好者占比 60%,家庭用户占比 70%,超 40% 用户拥有小米生态链产品。
五、未来布局:产能与技术双升级
尽管天津尚未建设整车工厂,但小米在京津冀的产能布局持续优化:
- 北京工厂:亦庄一期工厂年产能 15 万辆,二期工厂 2025 年 7 月投产后总产能将达 30 万辆,主要生产 SU7 及后续车型。
- 天津角色:未来可能承担电池包组装、零部件预集成等环节,武清园区正争取引入电机电控、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等关键项目。
- 技术研发:天津工业大学与小米集团签署产教融合协议,共建智能汽车联合实验室,聚焦车路协同、电池热管理等领域。
六、用户服务:全周期保障体系
小米在天津构建了 “线上 + 线下” 融合的服务网络:
- 线上平台:通过小米商城 APP 提供远程诊断、预约保养等功能,用户可实时查看维修进度。
- 线下网络:除两家官方服务中心外,与浩物股份合作的 14 家 4S 店提供快修服务,覆盖全市主要行政区。
- 特色服务:推出 “小米车主专属权益”,包括免费充电、道路救援、生态产品折扣等,增强用户粘性。
总结:天津的战略价值
天津作为小米汽车的 “京津冀后花园”,在供应链协同、市场拓展、政策支持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尽管整车生产仍集中在北京,但天津通过零部件配套、销售服务和产业协同,深度融入小米的生态体系。未来,随着京津冀智能网联汽车科技生态港的建设,天津有望在智能驾驶测试、车路协同等领域成为小米的创新试验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