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工厂核心技术与生产能力
- 智能制造标杆
工厂引入全球领先的 9100 吨压铸岛集群,可将 72 个零部件一次压铸成型,效率比特斯拉美国工厂高 10 倍。关键工艺自动化率达 100%,700 余台机器人协同作业,实现每 76 秒下线一辆车的高效生产节奏,接近特斯拉的 40 秒 / 辆水平。涂装车间采用 80% 水性环保涂料和干式纸盒喷漆房技术,VOCs 废气净化率超 99%,同时通过锆化工艺实现废水零重金属排放,树立绿色制造典范。
- 技术研发与产品适配
工厂配套 2.5 公里测试跑道和智能车间,支撑 SU7 Ultra 等高性能车型的 800V 高压平台、V8s 超高速电机(转速 27200rpm)及 Xiaomi Pilot Max 智驾系统的研发。电池车间自主生产 CTB 一体化电池,支持 15 分钟补充 510km 续航,为 SU7 系列提供核心技术保障。
二、产能爬坡与市场表现
截至 2025 年 4 月,一期工厂已实现月产能 3.7 万辆,较 2024 年初期提升 50%,二期工厂路面硬化施工接近尾声,预计 6 月竣工后加速产能释放,目标全年交付 35 万辆。市场需求端,SU7 系列订单积压超 15 万辆,2025 年第 16 周单周交付 7160 台,稳居新势力销量前三。尽管顶配 Ultra 版因芯片供应问题交付周期仍达 18-21 周,但中端 Pro 版和 Max 版占比超 80%,反映出市场对小米汽车的认可。
三、产业链协同与政府支持
小米通过投资布局构建了完整的汽车生态链,电池领域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弗迪电池合作,智能驾驶领域引入禾赛科技激光雷达,半导体领域覆盖比亚迪半导、裕太微等企业。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为小米提供政策扶持、产业空间和 “服务管家” 一对一服务,其完善的汽车产业生态加速了工厂的建设与产能释放。
四、行业影响与未来战略
小米汽车超级工厂的揭幕重塑了行业格局:
- 技术颠覆:9100 吨压铸、AI 质检(准确率 99.9%)等技术推动传统车企加速智能化转型。
- 成本优化:一体化压铸降低 70% 模具成本,小米试图复制手机领域 “高端突围→下沉普及” 策略,计划 2026 年推出 20 万元以下车型。
- 生态整合:通过 HyperOS 系统实现 “人车家” 互联,外放电、UWB 数字钥匙等功能强化场景化应用,构建差异化竞争壁垒。
未来,小米计划 2025 年推出 SU7 Ultra(预售价 81.49 万元)和 YU7 中大型 SUV,2026 年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并于 2027 年量产固态电池,进一步巩固技术领先地位。这座超级工厂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成为小米探索智能制造与绿色发展融合的试验场,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提供新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