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信息,小米新能源汽车在 2025 年持续推进产品迭代与市场扩张,以下是关键动态梳理:
一、新车型进展
- SU7 Ultra 正式上市
2025 年 2 月 27 日,小米 SU7 Ultra 量产版上市,售价 52.99 万元。该车搭载三电机系统(前 1 后 2),最大功率 1138kW,0-100km/h 加速仅需 1.98 秒,极速达 350km/h,成为目前全球最快的四门量产电动车之一。其 93.7kWh 电池支持 5.2C 超快充,11 分钟可将电量从 10% 充至 80%,CLTC 续航 600km。
- 首款 SUV 车型 YU7 即将发布
小米 YU7 定位中大型纯电 SUV,预计 2025 年 6-7 月上市,预售价 23-30 万元。该车基于 800V 碳化硅平台打造,提供单 / 双电机版本:单电机后驱版续航 820km(CLTC),双电机四驱版综合功率 508kW,零百加速 3 秒,支持充电 5 分钟续航 200 公里。工信部申报信息显示,YU7 长宽高为 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标配激光雷达,支持高阶智驾功能。
- 上海车展首秀与用户互动
2025 年 4 月 23 日,小米首次参加上海国际车展,展出 SU7 全系及 SU7 Ultra,现场人流火爆并限量发放周边。针对外媒关于 YU7 推迟的传闻,小米公关总经理王化明确表示 “上市时间未变”,仍计划 6-7 月发布。
二、销量与产能
- 市场表现强劲
2025 年第一季度,小米 SU7 销量达 75,869 辆,位列中国轿车销量第四。3 月单月交付量超 2.9 万辆,连续 5 个月突破 2 万辆。截至 3 月 18 日,SU7 累计交付量达 20 万辆,2025 年全年交付目标上调至 35 万辆。
- 产能加速爬坡
北京亦庄工厂一期通过双班制将年产能提升至 30 万辆,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 6 月竣工,7-8 月投产,届时总产能将达 30 万辆 / 年。武汉零部件项目同步推进,以缓解供应链压力。目前 SU7 部分车型交付周期仍较长(如 Pro 版需等待约 11 个月),但二期投产后产能将逐步释放。
三、技术突破与生态布局
- 智能底盘预研技术发布
2024 年 11 月,小米发布智能底盘预研技术,包括全主动悬架、四电机驱动、48V 线控转向 / 制动等。全主动悬架可实现 “零颠簸、零侧倾、零俯仰”,并支持手机控制悬架跳舞;四电机系统综合功率达 2054PS,支持原地掉头、圆规掉头等功能。这些技术预计未来 3-5 年逐步量产,为完全自动驾驶奠定基础。
- 智能座舱与生态协同
SU7 系列搭载澎湃 OS 智舱系统,支持与米家设备无缝互联,车机启动仅需 1.49 秒。2025 年 2 月,小米向 SU7 Pro/Max 车主推送 “车位到车位先锋版” 功能,新增自动过闸机、ETC 环岛通行等实用场景。此外,小米申请的车载相机固件在线升级专利获批,可远程更新摄像头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 充电网络与补能体系
小米超级充电站采用 600kW 液冷超充方案,首批覆盖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充电 5 分钟可补充 220km 续航。同时,小米与蔚来、小鹏、理想达成充电网络合作,进一步完善用户补能体验。
四、政策与市场策略
- 北京新能源政策支持
北京市 2025 年推出以旧换新补贴(最高 1.5 万元)及面向无车家庭的 4 万个新能源指标增发计划,小米 SU7 等车型可享受购置税减免及地方补贴。
- 全球化布局启动
小米计划 2027 年正式进军海外市场,首站聚焦欧洲、东南亚及中东,采用 “本地化生产 + 充电基建协同” 策略。目前正与巴西、墨西哥政府洽谈工厂选址,并评估欧洲授权维修点认证体系。
五、行业合作与生态共建
- 技术标准共享
雷军在 2025 年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提出,希望行业统一车载硬件接口标准,小米已与多家企业达成共识,未来将开放生态件供同行使用。这一举措旨在推动智能汽车生态协同发展,降低用户迁移成本。
- 供应链深度整合
小米汽车供应链覆盖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比亚迪弗迪(磷酸铁锂电池)、博世(制动系统)等头部企业,并通过投资思灵机器人优化生产线效率,域控制器组装线单位小时产量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30%。
总结
2025 年是小米汽车从 “产品突破” 向 “规模扩张” 转型的关键一年。SU7 系列持续热销,YU7 的上市将进一步完善产品线;产能提升与技术迭代为销量增长提供支撑;政策红利与全球化布局则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随着智能底盘等前沿技术的逐步落地,小米有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更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