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SU7 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战略级产品,其发布会 PPT(共 101 页)不仅是产品信息的载体,更是雷军团队向市场传递品牌理念和技术实力的重要工具。以下从内容架构、设计逻辑、核心亮点三个维度展开分析,结合发布会公开信息与行业解读,还原这份 PPT 的完整面貌:
一、内容架构:四大核心模块层层递进
1. 品牌筑基(10 页)
- 企业背书:展示小米集团 2023 年财报数据(全球月活用户 6.41 亿、研发投入 240 亿元),强调 "用真金白银造车" 的决心。
- 行业认可:引用《Top Gear》"令人震撼"、《Car and Driver》"惊艳设计" 等国际媒体评价,建立专业形象。
- 情怀共鸣:通过 "每个坚持造车的人都是英雄" 等金句,引发用户对创业者的共情。
2. 产品定义(35 页)
- 用户画像:锁定 "一线城市 95 后高知人群",提出 "Model 3 用户升级选择"" 奖励自己的轿车 " 等场景化定位。
- 设计哲学:
- 黄金分割:用数学公式论证车身比例(长 4997mm / 宽 1963mm / 轴距 3000mm)的美学合理性。
- 光影艺术:展示 10 种车身配色(如海湾蓝、霞光紫)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视觉效果,强调 "车漆含特殊金属粉" 的工艺突破。
- 空气动力学:通过风阻系数 0.195Cd 的对比图(优于 Model 3 的 0.23Cd),突出 "超跑级流线设计"。
3. 技术解析(40 页)
- 三电系统:
- 电池:73.6kWh 磷酸铁锂(标准版)与 101kWh 三元锂(Max 版)双方案,CLTC 续航 700-800km,支持 800V 超快充(10 分钟补能 500km)。
- 电机:V6S 碳化硅电机(后驱 220kW / 四驱 495kW),零百加速 2.78 秒(Max 版),极速 265km/h。
- 底盘:智能 CDC 悬架 + 空气弹簧,支持 "魔毯" 路面预瞄功能。
- 智能驾驶:
- 硬件:顶配版配备 1 颗禾赛激光雷达 + 11 颗摄像头 + 5 颗毫米波雷达,算力 508TOPS。
- 算法:端到端 BEV 大模型,支持无图城市 NOA(已开通北京、上海等 10 城)。
- 场景:用 "三车道一把过" 等案例,配合半径数据(如 50m 弯道)展示操控灵活性。
- 智能座舱:
- 交互:16.1 英寸中控屏 + 56 英寸 AR-HUD+7.1 英寸翻转仪表,支持五屏联动。
- 生态:与小米手机、智能家居深度互联,可远程控制空调、窗帘等设备。
4. 市场策略(16 页)
- 价格锚定:先抛出 "50 万以内最智能轿车" 的预期,再公布实际售价(标准版 21.59 万 / Max 版 29.99 万),制造价格惊喜。
- 竞品对比:与 Model 3、极氪 001 等车型进行续航、加速、智能功能逐项对比,突出性价比优势。
- 交付计划:展示自建工厂(北京经开区年产能 30 万辆)和充电网络(600kW 液冷超充站)布局。
二、设计逻辑:三大方法论提升说服力
1. 视觉化表达
- 数据可视化:用柱状图对比续航达成率(小米 95% vs 竞品 85%)、折线图展示充电速度。
- 场景化配图:通过 "乡村小路自动避坑"" 代客泊车窄路会车 " 等实拍图,强化功能可信度。
- 动态演示:在 PPT 中嵌入加速测试、自动泊车等视频片段,增强感官冲击。
2. 情感化叙事
- 用户故事:引用 "北京李女士"(续航真实)、"四川张先生"(乡村智驾)的车主评价,建立口碑传播点。
- 创始人 IP:雷军个人经历(如 75 天调研、200 场行业访谈)贯穿 PPT,塑造 "造车匠人" 形象。
3. 技术通俗化
- 术语转化:将 "碳化硅高压平台" 解释为 "充电速度提升 50%",用 "15 分钟补能 500 公里" 替代专业参数。
- 类比联想:用 "手机系统 OTA" 类比智能驾驶功能升级,降低用户理解门槛。
三、核心亮点:四大突破点
维度 | 技术参数 | 竞品对比 |
---|---|---|
续航能力 | CLTC 800km(Max 版) | 特斯拉 Model 3 长续航版 668km |
充电效率 | 800V 超快充(10 分钟补能 500km) | 保时捷 Taycan 800V 超充(10 分钟补能 400km) |
智能驾驶 | 端到端 BEV 大模型 + 城市 NOA(无高精地图) | 小鹏 XNGP(依赖高精地图) |
生态互联 | 小米澎湃 OS + 车家互联(控制空调 / 窗帘等) | 特斯拉 Autopilot(仅支持车内交互) |
四、延伸价值:PPT 背后的战略意图
- 品牌破圈:通过 "小米造高端车" 的反差感,吸引科技爱好者关注,打破 "性价比" 固有认知。
- 技术卡位:展示全栈自研能力(如 V6S 电机、BEV 大模型),确立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的技术话语权。
- 生态协同:强调 "人车家全生态",为后续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产品铺路。
五、获取途径
- 官方渠道:小米汽车官网(www.mi.com/car)发布的产品手册包含 PPT 核心内容。
- 第三方整理:站酷网(https://www.zcool.com.cn)提供发布会 PPT 设计解析及素材下载。
- 视频回顾:哔哩哔哩(https://www.bilibili.com)可观看雷军演讲完整视频,直观感受 PPT 呈现效果。
这份 PPT 不仅是产品说明书,更是小米汽车 "科技普惠" 理念的具象化表达,其结构化的信息传递、场景化的痛点解决、情感化的价值共鸣,为科技企业跨界造车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